浙江金华:大量资金杀入多肉市场
近几天,浙江省东阳市湖溪镇雅江村的多肉种植户张智良遇到了件烦心事。家门前的多肉大棚连续几个夜里遭小偷光顾,辛苦培育出的不少“贵货”惨遭洗劫。“现在多肉火了,连这么偏僻的乡下也开车过来偷。”报警后,老张无奈地给大棚装上了监控摄像头。“这一年来涨得厉害,就不难引起别人的注意。”
“可以说,年轻人和网络是多肉植物走红背后的最大推手。”建有多肉基地的90后小伙厉宇航说。
“肉迷”打飞的买空韩国多肉
“去年才10元的桃美人(多肉的一个品种),现在一株竟然要30元!”时隔半年,喜欢摆弄花草的陈小姐在相同店铺购买相同品种的多肉时发现,价格飞涨,令她难以接受。而陈小姐碰到的涨价并不是个案,记者走访了江北花鸟市场和城区几家花店后发现,多肉价格连连跳档,相比去年,几乎所有品种的多肉植物价格至少涨了50%。
如今,厉宇航已经在白云街道东山坞村建起了自己的多肉基地,为了保证品种优良,每个月他都要去韩国考察。“今年有大批中国人去韩国购买多肉,无论是个人还是批发商,几乎每个多肉农场都有中国人在,甚至有些多肉农场都被买空了。”前不久,厉宇航陪同几名义乌多肉发烧友前往韩国多肉农场,义乌“肉迷”打算出资200万元购买多肉用以观赏。“这件事在韩国多肉界引起了一阵小骚动,但是没有一个农场能提供如此大量的多肉。”于是,农场主们聚集起来提供自家多肉,最终,因韩方哄抬价格,洽谈不了了之。
“从去年上半年到现在,绝大部分多肉价格涨了好几倍。”厉宇航算了算,一株3年生的“劳尔”,去年上半年的售价为400元,到现在仅进价就要1500元。一株“白熊”从去年的60元涨到180元。即便如此,韩国市场的多肉仍普遍供给中国。“韩国多肉市场在前些年已经跌至冰点,而现在,中国人的购买力加上韩国人的炒作,使得韩国多肉市场焕发了‘第二春’。每当我们走进韩国多肉农场,农场主们个个喜笑颜开。”
多肉不仅仅是植物
从振兴路夜市到第一百货的专柜;从办公室到自家庭院……身边已随处可见多肉的身影。不少家庭主妇做起了多肉代理,上班族也因为卖多肉有了自己的“副业”。今年年初,在银行工作的小孙兴致勃勃地做起了多肉代理,他从多肉基地批发来多肉在朋友圈内贩卖,每个周末,他开着车一家家地将多肉送货上门。“几个星期便回本,接下来我想自己培养一些品种节省成本。”
多肉种植户张智良的女儿属于浙江地区较早进入多肉市场的一批人,已在宁波慈溪一带建立起多肉基地。干了大半辈子土建工程的张智良果断地紧随其后,选择进入针对个人消费者的多肉市场,并在家门前建起大棚。对于多肉的价格变化,他提到最简单的判断标准是:一旦某个品种价格上涨,就是韩国已缺货;一旦某个品种价格下降,则是中国已大量培育出来了。
然而,多肉植物所带动的市场并未止步于花卉本身,“下一步,我打算在横店开一家多肉主题咖啡馆。”老张说。而同样,厉宇航已经将他的多肉基地关停改造,“接下去要在基地里开设陶艺、露天咖啡吧,和村民合作建立垂钓场、烧烤吧。将普通的参观-购买模式转变成体验休闲模式。”软陶多肉,多肉手绘,多肉图案的蛋糕,多肉主题咖啡馆,甚至于追着多肉去旅行。这些衍生物与多肉市场一荣俱荣。
随着进入多肉市场的资本越来越多,这个市场会不会也像当年的兰花热一样变成“泡沫经济”?厉宇航判断多肉市场的涨价潮还将持续一年多。对于这个市场的未来,他仍旧看好,中国的多肉市场并未饱和,而和其他行业一样,追求高品质的商家最终会活下来。而60岁的种植户老张则把这一行业的未来寄托在年青一代的爱好者身上,源源不断的消费者,才是市场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