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森林资源 >

辽宁彰武:沙地上的绿色丰碑

时间:2021-08-22 13:35:59 |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辽宁彰武:沙地上的绿色丰碑

中国绿色时报7月29日报道(记者 潘大为)蓝天白云,绿树碧草,旋转的风车下,西旧府湖水清澈见底,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欧李山观光平台上观景散心。这里是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
难以想象,7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黄沙漫天的不毛之地。70年防沙治沙,彰武县在沙地上筑起一座绿色丰碑。
2018年前的60多年间,彰武县林地面积由18万亩增加到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4.5%。林木蓄积量上升到492万立方米,平均风速则由每秒3.4米降到每秒1.9米。2001年,彰武县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跨区域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新中国成立前,彰武县土地风蚀沙化严重,森林覆盖率仅为2.9%。24个乡镇有23个属于沙区,沙化面积达52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6%,占辽宁省沙化面积总量的1/4,是全省最大的风沙区。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严峻的沙化程度,使彰武成为辽宁土地沙化治理最紧迫的区域。
“要生存,先治沙”。彰武人治沙的决心坚定且决绝,新中国成立后,几代彰武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绿化之路。
1951年5月20日,彰武县在章古台镇大一间房村建造了第一个苗圃。1952年4月22日,全国第一个固沙研究所——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在彰武县章古台镇成立,后来总结出“以灌木固沙为主、人工沙障为辅,前挡后拉、顺风推进、分批治理”的一整套综合治沙方法,为治沙实践打下坚实的科技基础。
1978年,彰武县被国家确立为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开始更大规模固沙造林的伟大实践。
40多年来,全县累计完成三北工程治沙造林126.5万亩,封山育林23.8万亩,飞播造林17.2万亩。6座万亩流动沙丘被固定下来,12.5万亩农田防护林使176万亩农田得到保护,全县粮食产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亿公斤增长到现在的13.8亿公斤,同时促进了畜牧业、种苗业的发展。
三北工程的实施为辽西北筑起了第一道绿色屏障,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华丽转身,创造了治沙奇迹。
而治沙造林,彰武人从没停止过脚步。
2018年8月,彰武开始实施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以一年初绿、二年满绿、三年见效益为目标,共流转土地12.3万亩,实施围栏封育工程150公里,打井203眼,建成39.9公里草原路,示范区植被盖度由不足20%提高到70%,流动、半流动沙丘初步固定,风蚀点大幅减少。
目前,示范区“一主四支”的草原风景道已经贯穿整个草原,沿途可观赏京桃园林、千亩丁香、油菜花海、万亩草原等自然景观。域内德力格尔湖、西旧府湖、宾图王府、沙地体验、特色民宿、美丽乡村等自然、人文景观极具开发潜力和价值。彰武的绿色丰碑还在不断增高、加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