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林草新闻 >

草原自然公园建设促进保护利用协调发展

时间:2021-08-23 16:35:52 |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草原自然公园建设促进保护利用协调发展

中国绿色时报9月2日报道8月29日,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启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启动会公布了内蒙古敕勒川等39处全国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名单,这标志我国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正式开启。作为本次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研讨会的主持人和特邀发言人,笔者作了题为《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草原自然公园放牧系统单元构建》的报告。
草原自然公园是指具有较为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特征、有较高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价值,以保护草原生态和合理科学利用草原资源为主要目的,开展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科研监测和文化宣传等活动的特定区域。笔者认为,保障草原自然公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利用、高效管理”的基本方针,需要从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来进行探索。
构建草原自然公园放牧系统单元
放牧系统单元是指草原放牧过程中形成的草地、家畜、人居三位一体的共生体和稳定格局,具体指一定数量的人群在一定面积的草地上牧养一定数量的家畜,以维持牧业生产、牧民生计(生活)和草地健康的放牧系统。放牧系统单元具有生产、生活和生态等“三生”功能。
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草原不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导致放牧系统单元的草地、畜群、人居关系逐渐失衡,造成“三生”功能下降,出现了草地退化、牧业衰退、牧民返贫等一系列环境与社会问题:草地条块化分割降低了放牧系统单元的移动性、灵活性和保护性,造成了部分草地因超载过牧或利用不足而发生退化的现象。草畜分散化经营降低了放牧系统单元的适应性和多样化,造成草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人居个体化生产减弱了放牧系统单元的传统知识利用和共同支持作用,造成牧户应对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下降。
因此,我国国家草原自然公园体制建设,需要从人居、草地和畜群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来优化放牧系统单元体系,形成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的放牧系统单元优化模式,解决草原不合理管理和利用带来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
小面积草原的定居放牧模式
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的放牧系统单元构建,需根据自然环境(草原类型、气候因素、地形地貌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条件等),因时、因地分类设计和实施。
在水热条件较好、草地面积较小但生产力高的地区的草原自然公园,适于发展家庭牧场或公司化运营的小型牧场定居放牧模式,主要以家庭或小型牧场为单位,以商品专业化生产为目的,通过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拥有一定的牧业生产规模,能够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突破草地载畜量的束缚(种植养殖结合),将土地的效益最大化,并且可以将资源配置合理化,使放牧系统单元的组分要素趋于最佳化发展。
在北方农牧交错区(以及以草地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定居放牧模式可以促进形成农业的农、经、饲三元结构,改善农业和产品的结构性缺陷。在南方农牧交错区(以及以草地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该模式可以通过冬闲田建植超短期栽培草地,使传统的热带、亚热带水稻生产与牧草和草食家畜生产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光能转化率、产品多样性和经济效益。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土地潜力,发展家庭牧场或小型牧场放牧,施行精密的划区轮牧,如日粮计或小时计的划区轮牧,实现草牧业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优化,农牧民脱贫致富。
大面积草原的游牧及划区轮牧模式
在草地资源大面积分布但生产力较低的地区(西部荒漠或荒漠草原区)的草原自然公园,适于发展联户或合作社为单位的现代游牧模式。这种放牧系统单元主要以牧民联户或合作社为单位,以规模化、低投入、粗放式草地畜牧业生产为目的,依据传统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原则,通过大范围、长距离的人居和家畜迁徙、游牧,维持人居、草地和家畜的时空平衡关系,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草地资源大面积分布且生产力较高的地区(北方温带草原和草甸分布区、青藏高原高原高寒草甸和草原分布区)的草原自然公园,适于发展以合作社或公司化运营的大型牧场为单位的划区轮牧模式。这种放牧系统单元的优势在于, 以社区或大型牧场为单位,以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草地畜牧业生产为目的,通过大范围草地的季节轮牧和小范围草地的小区轮牧,维持草畜供需之时空平衡,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种放牧系统单元模式不仅可以保证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而且可以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和牧业持续生产的双赢目的。
在产权模式上,通过牧户承包草原的使用权转租或入股,形成规模化的牧业合作社或公司化运营的大型牧场,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类型草地的载畜量, 配置相应数量和种类的放牧家畜;在同一类型的草地上根据牧草的生长和再生速率,划分不同轮牧小区以调控放牧家畜的数量和时间,维系放牧系统单元的三大组分草地、家畜和人居之间的和谐关系,提高放牧系统单元的生态服务功能。
(作者董世魁系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常务副院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