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苔科植物市场潜力巨大 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势在必行
苦苣苔科植物花型奇特、色彩绚丽、株型叶形丰富,是观赏价值较高的室内盆栽观赏花卉。被誉为“室内盆栽花卉皇后”非洲紫罗兰就是其名气最旺的成员之一。
据广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负责人温放博士介绍,全世界苦苣苔科植物至少有163个属3700余种,科下属一级水平及物种数量随着科研人员对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还在持续增加中。我国是世界上苦苣苔科植物种类丰富的国家,有45属760余种(含变种),其中广义报春苣苔属的种数最多,目前已知就有210种之多。
温放博士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由于对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意识淡薄,加上严重的“重引轻育”,因此我国大量的优异资源仍处于野生状态。而受全球暖化造成的极端天气日渐频繁、喀斯特石漠化和人为严重破坏等影响,加剧了该物种群数量的减少。2017年发表的中国被子植物濒危等级评估报告显示,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中,有73种受威胁,其中极危12种、濒危16种、易危45种。“这个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的增补和研究。”温放博士说。
据了解,该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和世界苦苣苔科植物协会,自2014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对中国的苦苣苔科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目前已引种、保存国产40属510种以上的苦苣苔科植物,属、种级收集率分别达90%和60%。在此基础上,发表苦苣苔科植物新属2个、新分类群80余个;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培育或合作培育出‘新娘捧花’、‘绢红’、‘满月’等39个适合作为盆花、观叶植物的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种并完成了国际登录;同时对其繁殖、栽培等生产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为新品种的商品化生产与推广奠定了扎实基础。
据介绍,目前我国在世界苦苣苔协会成功登录的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种已达158种,这些品种各具特色,均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中‘新娘捧花’具有丰花、早花的特点,其花色由白色至粉白色,有如新娘的手捧花;而‘栖霞’花冠外部粉红色到内部黄色渐变,宛如落日余晖下的晚霞;‘叠嶂’花冠粉紫色,原来的绿色萼片瓣化,与花冠形成双层结构;‘硫磺矿’花冠整体黄色,花冠内部融合了父母本的黄色斑纹与深紫色条纹而显得淡雅别致。“新品种的不断涌现,为丰富了园艺市场品种,推动苦苣苔科植物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温放博士说。
在温放博士看来,欧美发达国家等则较早就对苦苣苔科观赏植物进行研发,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其中商业化最成功的有非洲紫罗兰、海角樱草、长筒花等,还有最常见的大岩桐类等,在国际市场上非常畅销,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我国虽然苦苣苔科植物种类丰富,观赏类型丰富多样,同时,新品种选育及其繁殖、栽培等生产关键技术也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产业发展仍然滞后,因此仍属于爱好者们自娱自乐的小众花卉。他说:“从近年市场的反馈情况来看,仍未有真正市场化的品种,大部分仍然是科研院所和爱好者们自娱自乐,广泛栽培的仍然是原生种或是极少量的国外育成品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或可以在市面上见到的仍然几近于零。”
温放博士认为,其原因首先是人们对苦苣苔科植物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尚有待深化,其次是目前苦苣苔科植物仍然未被列入国家保护的农林新品种名录中,所育成品种的不受保护,对于这种极易无性繁殖的类群来说,没有保护就没有产出;再者是推广力度不够,宣传不足。“要把一类具有开发潜力的类群、一个花卉新品种成功地转变成商品,特别是能量产的盆花,除了具有很好观赏性,还需要有一系列关键性状的改良,如有针对性的适应性、对某些特殊环境的抗逆性、契合现代运输物流业的株型成品和一定的耐储运性等。与此同时,科研机构也需要进一步对新品种进行成果转化,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温放博士说。
温放博士研究团队在野外考察苦苣苔科植物
种质资源圃国外品种保存区一角
温放博士培育的新品种‘古铜汉子’报春苣苔
温放博士培育的新品种‘紫月’报春苣苔
温放博士培育的新品种‘紫薯香芋包’光叶苣苔
野外生存物种珙桐状报春苣苔
野外生存物种红纹石山苣苔(暂定名,新种)
野外生存物种麻叶汉克苣苔
温放博士在英国皇家爱丁堡植物园学习传粉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