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磅发布最新规划
9月27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介绍,北京加快顶层设计,编制《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规划》(下称《专项规划》),确定了“一核、两轴、多板块”的空间布局,擘画了未来15年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发展蓝图。
提出未来15年发展目标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主任杨浚介绍,市规自委、市外办组织编制了《专项规划》,提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发展目标:
紧密对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承担我国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的首要舞台、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的中心枢纽、展现中国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重要窗口、彰显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国家交往之都。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开展国家政务和国事外交活动的首要承载区
据悉,此次《专项规划》在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基础上,统筹各方面国际交往功能需要,完善国家交往中心功能体系,延承历史格局,拓展新兴承载空间,构建了“一核、两轴、多板块”的空间格局。
其中“一核”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开展国家政务和国事外交活动的首要承载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规划凸显天安门广场的核心地位,强化核心区两轴的空间秩序和统领地位,推动中轴线申遗工作,全面展示中轴线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文明魅力,体现长安街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国家形象。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国际交往功能集中承载区
“两轴”为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交往功能的集中承载区,是体现中华文化自信和大国首都形象气质的代表地区。
在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重点完善中轴线空间秩序,延续历史文脉,全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北延长线展现现代文明和生态文明魅力,重点完善国际会议会展、国际金融管理、国际文化体育交流功能,营造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南延长线构建从传统到现代、面向国际的文化功能空间序列,构建国际级文化设施的集中承载地,预留国家纪念地,引导布局国际会议、国际文化博览、国际组织等功能。
在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塑造代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州第一街”。东延长线发挥国际交往的传统优势,形成国际文化资源交流互通的联系纽带,努力建设成为中国扩大开放、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枢纽;西延长线加强沿线功能区的协同发展,保障综合服务、国际文化体育交流等功能,以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为重点,举办高水平国际赛事,展现近现代工业遗产的独特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