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林草新闻 >

行业盛会 大咖云集 首届秋海棠学术研讨会在沪成功举办

时间:2021-08-26 12:36:11 | 来源:中国园林网

行业盛会 大咖云集 首届秋海棠学术研讨会在沪成功举办

10月17日下午,由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秋海棠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首届秋海棠学术研讨会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召开。国内外知名专家和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同行齐聚一堂、共襄盛会,通过会场报告和线上视频结合的方式,交流、探讨秋海棠的种质资源、保育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

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田代科在“中国秋海棠的多样性及保育现状”报告中,介绍了秋海棠的科种类、中国秋海棠属多样性、引种保育状况、国产秋海棠的自然杂交特点等。他说,秋海棠是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之一,也是近年来种类增加最快的属,现已发表近2000种。中国是秋海棠资源大国,已知220余种,预测有近300种,且多样性极高,主要体现在生境和习性多样;植株大小差异大;叶形、叶色及叶斑式样丰富;花色多,是基础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的良好材料。然而,中国秋海棠的很多种类分布狭窄、种群小,易受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少种类面临种群衰减甚至灭绝的危险。

田代科博士指出,对稀有物种或变异个体采集、过量过度采集和重复采集,对野生秋海棠是非常危险的。如何保护秋海棠?田代科博士认为,首先要解决现有的主要分类问题,要基于IUCN指南和国情,彻底调查、科学评估物种,要优先保护珍稀濒危种类,建立针对目标物种的保护区,此外还必须建立在深度理解居群的多样性,禁止非法采集和交易野生植物,全球合作。他说“要做好保护工作,首先要找到正确的人,不感兴趣、专业知识储备不够,是做不好保护工作的,其次要有正确的方法和合作团队。”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景秀高级实验师在报告中,介绍了秋海棠属植物的分布、生境和该所秋海棠属植物的引种驯化历程、系统分类简史、繁殖栽培技术措施、种质资源收集保育状况和研究进展及新品种的产业化示范推广情况。就秋海棠的细胞学及染色体实验研究、叶片横切面结构解剖观察、叶片斑纹色彩及毛被色泽维持、遗传育种和新品种培育等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全面分享。

李景秀在报告中指出,引种驯化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要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植物资源,在引种驯化、保育的基础上,合理持续的开发利用植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生物学关注的焦点。秋海棠属作为被子植物排名前十的大属之一,多样性极为丰富,且大多数为阴生植物,因此可作为研究植物多样化形成和适应性进化的理想材料。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副研究员李凌飞在以“秋海棠属基因组研究进展”为题的报告中,从基因组层面阐述了秋海棠属多样性演化形成及耐阴适应性形成机理的科学问题。该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研究,发现出现在秋海棠属物种爆发之前的一次特有的全基因组加倍事件和转座子多样化插入以及杂交渐渗可能对该属的多样性形成和适应性进化具有重要的贡献;同时发现,美洲与亚洲的类群在多样性格局形成的机理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国际秋海棠属栽培品种登录负责人、北京花乡花木集团董文珂高级工程师在报告中,通过国外秋海棠协会的分布和日本秋海棠协会、英国国家秋海棠协会、法国秋海棠爱好者协会、加拿大秋海棠协会、澳大利亚秋海棠协会联合会等西方国家秋海棠协会的活动、特点等基本情况介绍,倡导人们对秋海棠的激情和奉献精神,进而推动秋海棠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

他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美国秋海棠协会的组织架构、收入支出、种质资源、科普保育、园艺技术、命名登录、产品销售等情况和年会活动及科尔茨秋海棠研究中心、沃斯堡植物园及其秋海棠的创新产品。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税玉民在以“世界秋海棠属分类与系统研究”的报告中,基于秋海棠分类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秋海棠分类的研究背景和分类等级、系统发育、分类大纲,同时通过大量的图片,就裸果亚属、马岛亚属、非洲盾叶亚属等14个亚属的秋海棠属的新分类大纲及其分别区域进行了展示和介绍。他提出的14 个亚属的秋海棠属的新分类大纲,为秋海棠属分类提供了首个系统框架。他说:“界、门、纲、目、科、属、种就像国家的管理体系一样,建立一个完整的分类系统是非常重要。秋海棠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之一,已发表近2000种,从分类学来说,需要形态+分子、亚属+组+系的一个等级完善的分类系统。”

喀斯特地貌生态系统独特,植被类型多样,是我国植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和研究物种分化的天然实验室。广西的峰林、峰丛、天坑、溶洞等多样化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非常奇妙的微环境,孕育了独特的物种多样性。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董莉娜在报告中,回顾了30余年研究广西秋海棠属的种类、引种、保育、新品种培育等工作,介绍广西植物的多样性、广西秋海棠属植物的生境危机和秋海棠属植物对于广西喀斯特地貌的适应性研究。她说:“广西植物的多样性,让我们一方面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一方面是这些植物其实非常脆弱,它受到很多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形成的威胁,更大的威胁是来自于我们人类的影响。我们通过对广西秋海棠类群的研究,深切的感受到物种保护的重要性,我们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

董莉娜副研究员表示,今后将继续聚焦于喀斯特地区秋海棠属的物种分化及其适应机制等研究,尝试开展功能基因的挖掘和新品种的培育,促进该属植物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马克·休斯博士是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热带植物学家,世界秋海棠属分类学知名专家。他在以“理解世界增长最快的秋海棠属的多样性”为题的在线英文视频报告中,分享了他在东南亚野外考察中的新发现,同时还展示目前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实验室正在开展的秋海棠相关研究进展。

新加坡秋海棠爱好者洪予斌在以“菲律宾巴拉望地区秋海棠的考察与保育”为题的在线英文视频报告中,介绍了巴拉望地区的热带丛林、瀑布、山脉和美丽秋海棠及其生境。

美国秋海棠协会副主席兼保育委员会联合负责人、世界苦苣苔协会保育委员会联合负责人斯蒂芬·马切耶夫斯基通过在线英文视频方式,分享了连续参加23年费城花展花卉评比以及担任评委的经历,尤其是介绍秋海棠展示与评比台前幕后的点滴故事。

大咖云集的研讨会会场

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田代科研究员在会上作主题报告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景秀高级实验师在会上作主题报告

国际秋海棠属栽培品种登录负责人董文珂高级工程师在会上作主题报告

广西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董莉娜在会上作主题报告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税玉民在会上作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副研究员李凌飞在会上作主题报告

与会者参观“秋海棠展”和上海辰山植物园秋海棠保育温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