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文化 >

为了中国兰花的振兴——记兰科植物保育与利用创新团队

时间:2021-08-27 16:36:04 |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为了中国兰花的振兴——记兰科植物保育与利用创新团队

中国绿色时报11月27日报道(记者 刘倩玮)2020年新年伊始,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了关于兰花的好消息。
由福建农林大学兰思仁、刘仲健教授领衔申报的“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国兰花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
重磅奖项背后,是持续20余年的兰科植物保育与产业化研究的科技支撑,是为了振兴中国兰花的全力投入和倾情奉献。
“兰科是全科保护植物,兼具生态、观赏和药用价值。但由于环境破坏、人为采挖等原因,野生兰科植物的数量正日益减少。”兰思仁介绍,研究团队依托福建省林学高峰学科、风景园林学高原学科和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针对兰花产业化资源需求与兰花保护的矛盾,重点进行引种收集、评价和保育、泛组学、遗传工程和种质资源创新等理论和技术研发。
保育研究是团队振兴中国兰花的第一步。
1993年开始,研究团队启动野生兰花资源调查,在赴云南、青海、西藏墨脱等地考察时,条件十分艰苦。调查队员被山蚂蟥叮咬、野蜂蜇伤引起过敏的情况时有发生,遇到毒蛇、野外迷路更是家常便饭。
调查组白天在野外调查、采集样本,回到住地后还要对当天样品进行归类、整理、取样,每天要工作17-18个小时。工作强度大、任务重,但调查队员们不畏艰险、不辞辛苦,顺利完成了全部调查任务。
目前,团队共收集国内兰科植物900多种,品种600余个,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兰科种质资源库,为我国兰科植物基础研究、保育工作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推动一批珍贵兰科植物资源成功回归野外。
稳住兰科种质资源的同时,团队还联合科研院所建立迁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基地,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特色兰科植物产业化集成创新体系,突破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保育促进产业,产业反哺保育”目标。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全球最大的花卉市场,蝴蝶兰品种几乎都来自中国。”刘仲健介绍,团队培育的蝴蝶兰“钜宝锦绣山河1号”等23个授权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超45%,培育的“红星”等8个石斛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达85%。
对花农、花卉企业来说,团队的研究成果发挥着大作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兰花生产、经营和销售等面临诸多困难。在疫情暴发初期,团队就研判疫情对产业影响,多方征求应对方案。组织兰花专家和企业、农户密切联系,线上线下联动加强技术服务,利用微信群和公众号发布资讯,指导企业和农户运用团队研发的最新技术成果,科学调控花期,延缓销售压力。
兰思仁教授还专门带队赴福建大千园林、福建葛园生物科技、漳州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调研,共商技术服务方案,并通过创新联盟、兰花协会等多种渠道为广大花农提供生产销售策略。
这支为了中国兰花振兴的科研团队坚持产学研结合,使兰科植物产业化研究成果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切入点,推动兰花产业的创新实用技术广泛应用,助农增收。同时,团队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协同创新,以国家重大需求作为战略任务,形成人才高地和技术平台,为兰科植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和全球化视野服务。
2019年9月,团队成功入选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