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春展花期调控技术应用获开封市科技创新一等奖
本网讯记者柏斌报道“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是自然规律。而由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子成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研发的“秋菊春展花期调控技术应用”,打破了自然规律,实现了秋菊春开的梦想。日前该研发成果获的“开封市科技创新一等奖”。
开封市汴京公园主任李大寨是该项目的提出和组织实施人。他告诉记者,菊花花型丰富,颜色多样,品种繁多,是开封市市花。但生长周期长,技术性很高,尤其菊花花芽分化需要较短日照长度,因此菊花自然条件下反季节开花,技术难度更大。为此,2016年5月,该公园与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封市菊尚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菊花课题组,共同开展菊花新品种培养和菊花花期控制技术应用等研发。
据李大寨介绍,课题组研发的该项技术,打破了菊花秋天开花的自然规律。通过人为调空光温,可按人们的意愿,实现多季节开花。目前,该公园应用研发的该项技术,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秋菊春展。
李大寨告诉记者,如让菊花在“五一”期间开花,其难点是扦插育苗时正值宿根深眠的寒冬,无可采穗条扦插繁殖,因此需要7月底菊花最后一次摘心时进行扦插培育幼苗,其自然生长到10月底换头,延长光照处理,或10月份初直接栽植无蕾脚芽。此时如温度适宜花芽分化,很容易孕蕾开花。
据了解,菊花之所以秋天开花,是因为其花芽分化需要较短日照长度。菊花生长后期,从短日照诱导开始到开花大约需要2个月,因品种不同,早、中、晚花略有差异。李大寨告诉记者,“五一”期间开花的菊花,需要从3月1日开始进行遮光处理,无论何种天气,每天的落棚、起棚从不间断。同时,培育过程中的幼苗的选择、培养土配制等每项工作都相当繁琐。“秋菊生长周期主要在温室大棚内进行,通风受限,湿度较大。但从幼苗扦插开始,从筛土、翻粪、上盆到每天白天和晚上12点的大棚内温湿度观察、记录及水肥浇灌量、次数,通风时间控制,菊花生长情况记录,课题组成员都亲力亲为,轮流吃住在大棚中。可以说,从扦插到绽放的整个过程,人工占到了七分,基本难得闲暇。每一项工作都浓缩了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汗水。”李大寨说。
一分耕耘,一分硕果。经过课题组的不懈努力,培育的新品种层出不穷,栽培形式不断翻新。培育的反季节品种菊不仅在该公园连续三年的举办秋菊春展上大放异彩,而且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反季节品种菊实现了春、夏、秋三季参展,并一举夺得36个奖牌,其中大奖2个,特等奖1个,金奖6个。今年在第12届北京菊花文化节世界花卉大观园第11届菊花擂台赛中,选送的‘墨王’在1000多盆参赛的独本菊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唯一的“菊王”荣誉。
应用该技术培育的反季节菊花在汴京公园秋菊春展绽放异彩
课题组培育的菊花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