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型都市“城市病”如何消除?
专家称须多管齐下,适当减少资源配置
到医院就医,人满为患;乘地铁上班,拥挤不堪……这些“城市病”,跟人口集聚密切相关。新型城镇化时期,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如何控制自身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如何避免人口再度地急剧膨胀?
昨天召开的“上海2040战略专题系列研讨会——资源紧约束背景下的城市规模探索”上,与会专家提出,在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双严控”的大背景下,要综合研究、看待“城市病”的解决之道。
建设用地占比偏高
“我们要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不能仅以人口来论人口,”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金忠民认为,人口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难题,也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问题,必须从区域层面、从多种方法、从社会的角度来入手,才能综合破解。“上海不是香港,也不是一个孤岛,是一个开放性的城市,人口规模必须是多管齐下,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控制。”
金忠民还透露了一组更为紧迫的数字——上海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目前已经超过了3000平方公里,占全市域43.6%,而伦敦、巴黎等建设用地比例都是20%到30%。可以看出,上海建设用地的占比偏高。前不久召开的第六次规土会议提出,上海建设用地规划将来应该是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综合调控人口规模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丁金宏指出,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开展对城市人口容量的讨论是基于对城市健康的价值追求,是政府对未来负责的一种表现。“大城市的‘病态’问题不是因为人口来得太多,而是城市对外来人口接纳和适应太慢。当务之急不是调控人口,而是转变态度。”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指出,国际上的一些大都市的中心城区都经历了人口先增长、后减少、再增长的过程。对于上海而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过去十几年人口增长速度实在太快。
“上海未来人口的发展,首先应该有科学规划,应该遵循国际大都市一般的人口发展规律,人口调控应该更多是用综合性方式,比如产业、个人身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管理。”周海旺表示。
适当减少分散资源
上海城市人口发展中如何体现社会的公平性?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彭震伟提出,上海人口增长的比重,不仅有自身的人口,更多是外来的常住人口。未来城市人口的发展,尤其是建设多元化、包容性的社会,能包容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人口格局,不仅仅是针对上海,也是一个社会的进步、发展的进一步要求。
上海市政府参事左学金表示,如果要控制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就要改变过多地用行政资源、行政力量把大量的资源配置在特大城市的情况。“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特大城市来说,如果要减少人口,要适当减少、分散一些资源。如果不想分散资源,就很难减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