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林草新闻 >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锡山升级版”

时间:2021-10-03 10:36:12 | 来源:农民日报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锡山升级版”

农业园区亩产出1万元、5万元、30万元、100万元、300万元;高标准、高品质、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的“五高联动”……采访江苏无锡市锡山区的现代农业园区,不能不强烈地感受到春的新鲜,夏的勃发,秋的丰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锡山升级版”,带来有创造创新的美感。

从示范带动到创业创新的功能升级

锡山是我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人均耕地只有不足0.5亩,农业产值仅占全区GDP总量1%左右。但锡山在无锡市各区中,耕地面积最大、农业园区和产值最多,近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亿多元,农业园区化面积比重达到46.9%。

重要的不仅是资本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园区机制的创新,带来园区功能从示范带动向创业创新的功能升级,从政府这只“手”的主导,转向引导市场这只“手”的功能强化,让园区生“园”,产业“生产”,做大利益蛋糕。

2008年2月,经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锡山设立江苏首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2012年无锡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明确把示范区的核心区规划选址定在锡山台创园。

由此,园区迎来新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升级的大好机遇。按照统筹“三农”发展、衔接三次产业、融合三生功能的规划理念,锡山台创园在功能定位上,重点建设发展“五大中心、五大产业”,即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1.37%资金研报]质量检测、海峡两岸农业培训交流、农作物育种培育、农业科技孵化“五大中心”和生物科技、休闲农业、设施园艺、优质水稻、农产品加工物流“五大产业”。

太湖水稻示范园是中国农科院挂牌的稻麦良种科研试验基地,自主研发培育的高产水稻新品种取得了亩产754.8公斤的好收成,打破了无锡本地水稻最高亩产738公斤的历史纪录。

占地4800亩的锡山生物农业产业园,有来自日本、台湾以及国内的生物科技企业18家,产值达2亿多元,企业集聚度达到90%以上,其蔬菜种子的生物育种和引繁驯化、高档花卉的组培、无土栽培的植物工厂、铁皮石斛和藏红花等中草药的产业,亩均产出分别达到300万元、100万元、30万元和5万元。

规划面积5000亩的锡山精品蔬菜产业园,2011年启动建设。园区创新经营机制,引入企业及专业蔬菜合作社孵化出更多更新的经营主体,通过实施蔬菜的设施化、标准化、企业化生产,亩均产出达到2万元,最高能达到10万元。

锡山区副区长言国强介绍说,锡山台创园入驻的企业已达46家,总投资3.8亿元,规模产值达5亿元,形成了以台创园为核心、重点园区为骨干、村级园区为节点的组团式发展新格局;各园区主打一至三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帮助110多个农产品提档升级,推动园区“自我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从技术服务到技术创新的科技升级

走进太湖水稻示范园区,一眼就会被田边的一座座青蛙造型的石雕所吸引。技术人员远远地用手机调控,才看出这是节水管道的出水口。手机一按,“青蛙”们吐出一股股清清的水流,滋润着田地。

园区负责人徐涵明介绍,水稻园这套智能化管理系统,运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和智慧农业技术,对项目区内2000亩农田进行科学高效的智能化管理,能使整个太湖水稻园在节水、节电、节肥和减少人力成本等方面亩均综合生产成本降低30%左右,增加亩均产量15%左右。

无锡三阳—MKV梦想植物工厂,是国内首座太阳光利用型植物工厂试验基地,使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植物工厂技术,进行各类高品质生态果蔬的无土化种植。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种大棚内部通过电脑控制营养液自动循环系统,实现全程全封闭状态下育苗和生产,产出的各类果蔬完全达到生吃的健康标准。该公司还通过研发的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了公司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无缝感知。

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模式,发展高端农业,锡山区在全国走在前列。2010年锡山区政府组建国内首个农业领域物联网专业研究机构——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农业分中心,成为国家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与产业化基地。

太湖水稻示范园的智能测土配肥系统,将农户粮田基本数据按田块一一灌输到IC卡上,农户只需将此卡插入终端电脑,就能根据每个田块土壤、作物品种等相关信息,按照“一田一配方”的要求,在3分钟内自动生成对应的配方肥。

技术创新推动“智慧农机”服务现代农业,这是锡山区从技术服务到技术创新的科技升级,推进农业园区升级的又一精彩之笔。

经省有关部门考评,全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园区农业科技贡献份额位居全省之首。

近年来,台创园作为无锡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科技内涵,科技投入累计达2.5亿元。通过与诸多政产学研科技项目载体融合,促进了农业物联网的研发和推广,加快了园区科技升级。

从产业链条到价值链条的效益升级

我国不少地区农业园区建设往往政府启动、投入、经营的比较多,园区本身能盈利的比较少。锡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过程。如今,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实现良性互动的结果是,从产业链条到价值链条的效益升级。

台创园核心区有8平方公里,“八通一平”已实现了园区全覆盖,其中建成的高标准温室大棚达34万平方米,智能化温室大棚占比近50%,建立了3座植物工厂,面积达1万平方米,项目的承载能力和配套设施水平稳步提升。

先后近10亿多元的建设投入,要实现收支平衡并向效益化提升,谈何容易。区委、区政府和园区管委会领导转变和创新思维与工作思路,在延伸园区产业链条的过程中,将效益升级贯穿到各个产业价值链条的每个环节中去。

台创园下属的无锡现代农业博览园,总投资2.5亿元。为提升园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园区汇聚农业科技博览、优质农产品展销、吴地农业文化展示、科普培训、休闲观光、和园艺产品开发等功能于一体,三个效益大增。

园区移植台湾成功经验,围绕园区营销增收,加强文化和艺术元素导入,引导产品创意、包装创意、文化创意、园区创意、设计创意,从而进一步集聚人气、增加魅力和拓展创新农产品营销手段。

近年来,园区策划各类活动,门票收入颇丰。前年一个郁金香花展,门票收入180多万元。去年园区改变策略,免收门票,让园区内的众多企业产业价值链条上增加了人气和受益,今年5月,一个樱桃采摘活动,吸引游客5000多人。

为让农业产业价值实现从单一产品、产业向多产业多价值链条转变和实现,园区通过打造品牌,搞活机制,放大规模经营的品种和品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深加工效益,实现从生产到生活到生态的“接二连三”新型产业发展业态转变。

锡山农业园区中,省内最大的高钙功能保健大米生产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高档花卉生产基地之一,全球最大的红豆杉种植保护加工基地等,产出的功能大米、精品果蔬、高档花卉亩均效益分别达到3000元、1万元和5万元以上。

在实现自身收支平衡并走向盈利的同时,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凸显。鹅湖镇农民在园区引导示范下,使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养鱼后,千亩鱼塘亩均效益增加1000元以上,河蟹养殖亩均增效达1000元左右,减少了水体环境的污染。

附近的红豆杉高科技产业园,紫杉醇提炼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润30%以上。锡山现代农业园区的转型升级,让现代农业大放异彩。农业,这个传统的“弱势产业”,在这里正在变成前景无限的“黄金产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