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工林还需“活水”灌溉
疆引水工程沙漠段无灌溉人工林可持续维护技术开发与示范”和“昆仑山北坡前山带荒漠植被恢复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两个项目近日顺利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验收。这两个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研究人员开展了北疆引水工程沙漠段无灌溉人工林防护系统管护技术研究,探讨了人工林种植5年~10年间沙地悬湿沙层水分变化状况,分析了人工林生长演变趋势。
据了解,针对人工林中梭梭和沙拐枣退化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北疆沙漠无灌溉人工林防护系统更新复壮技术模式、重点工程防护地段补水技术模式,进一步丰富了无灌溉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同时,科研人员研发出无灌溉人工林维护管理技术1套,建立不同类型的植被更新复壮与补水试验示范区450亩。在示范区内,林下草本植被物种数量提高了20%~50%。
此外,在“昆仑山北坡前山带荒漠植被恢复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中,科研人员提出了昆仑山北坡前山带不同海拔环境下植被自然封育恢复模式、人工防护草地建植模式和退化荒漠草地改良恢复模式。
据了解,目前这一项目已建成8个荒漠草地植被恢复试验示范区共610亩。在示范区内,植被覆盖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00%~150%,生物数量增加2倍~3倍,防风固沙效益提高30%~40%。目前此技术已成功推广应用5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