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让“常青树”变成“摇钱树”
让“常青树”变成“摇钱树”——以海雀为试点创新生态文明理念和举措。
从看山愁、望水叹,到如今风生水起的绿色发展,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在谋求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中,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主题,在文朝荣老支书的带领下,昔日的荒山石山变成了绿水青山,森林覆盖率从5%上升到70.4%,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山绿民富才能算生态文明。为了把生态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毕节将积极贯彻全省生态文明大会精神,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措施,以海雀村为试点,打好“生态牌”,念好“山字经”,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常青树”变成“摇钱树”。
海雀村提出了“345”的发展思路,即,实施森林抚育、退耕还林、林下产业3大工程,建设大径级木材、华山松种子、林下养殖、森林蔬菜4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材采育、林木种子、生态土鸡、生态蜂蜜和食用竹笋5大产业。
实施森林抚育工程,建设华山松采种和大径级木材生产基地,打造木材采育与林木种子产业。通过抚育间伐,能为每户农户节约2000元以上的买煤钱,还能培育出大径材。采摘松球果,户均可收入3000元。建成3000亩华山松采种基地,每年可收入90万元,海雀林场就会变成真正的“绿色银行”。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森林蔬菜基地,打造食用竹笋产业。今年,赫章县已确定在海雀及相邻的花泥、老街3个村连片实施退耕还林5000亩。海雀将把当地独特树种金佛山方竹作为新一轮退耕还林的主栽树种,适当配置漆树。上层漆树乔木林、中间方竹林的林竹结合模式,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可增加经济效益,还能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以蔬菜用方竹笋收益为主、采收生漆和漆籽为辅的林业经济产业。
实施林下产业发展工程,建设林下养殖基地,打造生态土鸡和生态蜂蜜产业。在海雀村发展林下养鸡,形成以草养鸡,以禽促林,以林养禽的良好生态循环。“养一群蜜蜂,胜种一亩田”,利用农民房前屋后、山中林下饲养蜜蜂,投资少,见效快,不占地,不争水,不争肥,是发展农村家庭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空中产业”。
依托现已成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围绕“五个统一”为农户提供服务,既:统一安装养鸡围栏、制作蜂箱、建简易鸡舍;统一采购鸡苗、蜜蜂,育雏鸡;统一购买饲料、药品;统一技术指导培训;统一组织产品销售。力争到2020年,全村养蜂2000桶以上,养殖林下生态土鸡10万只。
海雀的发展是毕节试验区林业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但与海雀村一样,林业的产业效应还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平均每亩林地产出不足50元,与林地所占有的国土面积比率及不相称。目前,全市还有80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89万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5000多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亟待治理,面临着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双重任务,需要合理配置生产力要素,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培育、特色经果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林木种苗、花卉产业与林产品加工业等6大产业,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让“常青树”变成“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