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互花米草致琅岐湿地退化成干地
互花米草有一米多高,让琅岐岛上不少湿地变成了干地
薇甘菊出现在福州西湖公园,引起了读者们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关注。相关专家称,在福州琅岐岛,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外来入侵物种较多。尤其是岛上的互花米草,大量蔓延致使当地滩涂退化成了干地。昨天,东南快报记者随同植物专家,前往福州琅岐岛实地查看,发现多种外来入侵物种,且一些外来入侵植物在岛上有蔓延趋势。
为了避免互花米草泛滥,专家称,可以考虑将其开发利用,转化成造纸所用的原料等。
对此,福州市马尾区农林水局林业科的江科长表示,他们将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对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然后再采取相应措施。
互花米草占据滩涂湿地退化成干地
相较于市区公园内的外来入侵物种,野外的外来入侵物种不仅不易控制,也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对福州来说,琅岐岛的外来入侵物种是比较多的。”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刘剑秋称,由于琅岐岛裸露地表较多,和外地的交通连接也比较方便,为外来入侵物种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
昨日,东南快报记者与福建师范大学植物专家陈炳华教授一同前往琅岐岛进行实地调查。
在琅岐岛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附近的海边,大片的互花米草占据了海边滩涂。互花米草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与墨西哥湾,主要生长在潮间带。虽然互花米草在海岸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强劲的繁殖能力,一直威胁着全球所有海滨湿地本土物种的生长。
“这些地方之前都是湿地,互米花草入侵之后,逐渐演变成干地了。”周边的养殖户介绍。放眼望去,记者看到,一人高的互花米草,绿油油一大片,约有几十亩之多。
“这地方本来是可以作为养殖用的。”一位养殖户说,“但这个东西长起来之后就不行了,不好清理,水都没了,地势还一年比一年高。”该养殖户表示,由于互花米草的生长,以前的水塘变成了陆地,不再适合养殖了。
据了解,这名养殖户的养殖场和这片互花米草就隔着一道海堤,“我们这边池塘边也有,但是我们清理得及时,见到就把它们拔掉了。”
陈炳华教授表示,互花米草会使湿地退化,如果没有互花米草的存在,当地非常适合进行水产养殖。
肿柄菊、豚草……
岛上还有不少“植物杀手”
除了互花米草,岛上还发现了观赏价值较大的入侵植物五爪金龙,“这种东西跟薇甘菊类似,也是覆盖在植物上边,影响对方的生长。”陈教授介绍,时间长了,被覆盖植物就“窒息”而死了。
车子沿着山间公路爬行,路边的野生肿柄菊也引起了陈教授的注意,这种植物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陈教授表示,肿柄菊在秋天会开出黄花。这种植物一丛丛地成片生长,对周边植物的生长影响也挺大。
在海边沙滩的杂草从中,陈炳华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危害比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豚草,这种植物原产于北美,能开花会结果,繁殖能力特别强,一旦没有人为干预,它们生长的地方就再也没有其他植物能够生长,且豚草的花粉有毒性,是诱发一般“花粉病”的主要原因。陈教授同时还在杂草从中发现了外来植物翼茎阔苞菊、假臭草和水葫芦等。
专家建议:可以利用外来植物,譬如造纸
虽然岛上外来入侵物种较多,但刘剑秋教授表示,“总的来说,只是局部蔓延,还没有到泛滥的程度,就互花米草的影响最大,其他的还好。”陈炳华教授则说,目前最有效的控制互花米草的手段就是割除,但清除泛滥成灾的互花米草,将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他提了一个建议,“如果能将互花米草进行开发利用,使其转化成造纸等行业的原料,将对控制其蔓延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但就目前来说,这种方式的成本还是太高。相关部门将组织专家上岛进行调查评估福州市马尾区农林水局林业科的江科长称,由于岛上居民稀少,这方面情况的反馈不多。但他们还是将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对外来物种对本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然后再联合相关专家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目前有个好消息是,琅岐岛正在规划建设旅游岛,到那时候将对各个区块进行专门的规划和保护,对于外来入侵物种也将集中处理。”他说。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表示,对外来物种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了解的过程,目前我国已经入侵的外来物种大多是上世纪初进来的,大家对这些物种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没有意识到对本土物种的破坏力有那么大,当时引进都是合乎规定的。比如,引进水葫芦当猪饲料等。现在管理越来越规范,想引进个物种绝对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通过科技手段对外来入侵物种加以利用,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