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森林草地和能源每年产生碳汇价值逾千亿元
监测显示,西藏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速率为5064.8万吨/年,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测算,西藏森林、草地和能源每年产生的碳汇价值约为1329.7亿元,其中西藏森林植被总碳储量9.53亿吨,占全国的12.2%。
所谓“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碳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森林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活立木蓄积量,会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氧气。通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低成本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
中国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与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利用抽样和借助数学模型等科学计量方法,于2013年开展了全区范围内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
参加此次计量监测工作的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院长朱雪林介绍,经过科学估算,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固碳速率包括森林植被碳汇每年3634.16万吨,森林土壤碳汇每年1336.94万吨,枯落物碳汇每年93.7万吨。
最新数据显示,通过长期的遥感及地面观测,过去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万平方公里缩减至4.5万平方公里,退缩了15%。2013年《西藏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监测公报》显示,过去50年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31℃。
据介绍,西藏森林面积占全国的7.48%,森林蓄积占全国的16.36%,是全国碳汇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自治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全力保护当地宝贵的原始森林。截至目前,西藏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22.73亿立方米,森林生物总量达18.98亿吨,森林总碳汇量达9.53亿吨。这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为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调节全球气候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青藏高原作为全球中纬度地区海拔最高的地域,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明显。
西藏荒漠化及沙化土地面积大,干旱、半干旱地域广,林地总量大但分布极不均衡,大部分地区植被缺乏,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一旦破坏,难以修复。
近年来西藏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大批林业重点工程,造林绿化步伐大幅加快,有效保护了雪域高原的生态环境。
朱雪林介绍说,监测研究表明,西藏乔木林植被与蓄积、灌木林植被碳储量与面积、森林土壤碳储量与森林植被碳储量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森林表现为“碳汇”且固碳速率呈增加态势,森林碳汇能力不断增强。
西藏自治区林业厅最新数据显示,西藏现有各类湿地总面积达652.9万公顷,湿地植物有591种,植被群系超过81个。
各类植被也是西藏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现实基础。为此,投资300亿元的西藏“两江四河”(雅鲁藏布江、怒江及拉萨河、年楚河、雅砻河、狮泉河)造林绿化工程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这必将对进一步提升西藏林业碳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