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池湿地公园遭破坏 市民需且游且珍惜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跟森林、海洋并行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随着滇池湿地恢复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逾5万亩的湿地不仅成为保护滇池的一道生态屏障,还为市民提供了生态休闲场所。然而,相继开放的湿地公园在备受市民喜爱的同时,也因挡不住市民的热情而“受伤”,各种不文明行为影响了湿地生态保护。
“云南湿地大多地处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遭受破坏。”“现在即便收费,也要控制入园人数。”“湿地不是公园,前者注重生态,后者重在休闲。”
记者目击
滇池周边湿地受伤
在一个小长假里,滇池周边湿地公园成为很多市民的休闲场所。记者沿环湖路行驶,刚到宝丰湿地公园入口,就被工作人员拦下,“这里已经爆满,一辆车都停不下,你还是到旁边的湿地公园吧。”短短几分钟时间,陆续有3辆车到入口处,无一例外地被拒绝进入。
而在平时,记者也曾驱车前往该公园,刚到入口处就有人员指引记者把车开进停车场。“我可以把车开进公园里面吗?”记者问。“按照要求,里面禁止驶入机动车辆。”守门的师傅说。然而,记者观察发现,尽管停车场还空有很多车位,但还是有车辆被放行,并直接进入湿地公园。记者走在入园大道上,看到地上标有步行了多少米的提示,说明该路段是步行道,但还是有5辆车停放路边。按照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规定:湿地范围内禁止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超标废水,禁止制造噪音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我不知道还有这种规定,可也没有人管啊!”一位姓马的司机说。记者继续前行,在供游客休息的长凳旁,发现游客留下的食品垃圾和满地的瓜子壳,还有被损毁的提示牌。
宝丰湿地公园工作人员所说的旁边,是指与之相邻的海东湿地公园,连接两个湿地的环湖路人行道上拥挤不堪,小商小贩兜售各式小吃和一些儿童玩具。“平常不来这里,节假日人多才有生意。”一位卖烧烤的摊贩告诉记者,为了节省5元的停车费,有的人直接把车停放在环湖路边,“人多、车多,看起来也就热闹多了,生意也好做多了。”摊贩们的生意好了,同时垃圾也多了起来。一位环卫阿姨坐在花台边,无奈地看着人来人往的湿地入口,“太阳大、垃圾多,太累了。”环卫阿姨说,自己只负责环湖路清洁工作,吹进湿地的垃圾不管,“刚扫过,回头一看又有,等下午人少了再打扫。”
湿地入口有烧烤摊,湿地里有家庭烧烤。在一块相对空旷的地方,10余人忙碌着,有的搭帐篷,有的装烧烤架,有的整理食物,纸箱、塑料袋、饮料瓶随意摆放在地上。草地上的帐篷一个又一个,游客三五成群,围坐一起吃着带入湿地的食物。草丛中、水塘边,垃圾随处可见。今年62岁的杨建国是一名骑行爱好者,“退休后没事儿,就骑着自行车到处溜达。”他说,喜欢到滇池周边的湿地公园拍照,“这是拍照的好时节,但与美景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公园内部的雕像被肆意破坏,随地大小便现象突出,一些游客还随手乱扔垃圾,湿地很受伤。”
市民心声
误以为是免费公园
不就是个免费公园吗?在一些市民眼里,湿地和其他公园没什么不一样,有市民称,除了没有厕所和管理人员,比其他公园自由开放。
“还没放假,家人就商量去哪儿?”市民高建斌说,五一小长假带着老人孩子到昆明以外的县城旅游,虽然节约了过路费,但吃住行都遇到困难,而且一些景点是人看人,看不到景,老人意见很大,“还不如在家舒服些。”端午小长假,高先生不想再远游,可知道的景点又没有吸引力,于是在微信朋友圈求助。“排除昆明城区以外的地方,很多朋友都提到了滇池周边的湿地公园。”高先生称,听从朋友建议,到湿地一看,“环境太好了,比一般公园好玩,有花有水空气好,还可以全家出动来野餐,老人高兴、孩子开心。”
市民蔡女士与高先生第一次到湿地公园感受不同,她认为湿地就是一个“免费超级大公园”。因此,蔡女士只要周末有时间,都会和家人一起,带着帐篷、吊床和食物,在湿地玩耍一天。“小桥流水,风吹鸟鸣,花草树木品种繁多,四季景色各异,比那些收费的公园还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