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为何树越砍越多
在TATA木门等一批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宿州木材加工产品正向着重品牌、重品质的方向发展。卢慧颖摄1100余家木材加工企业成就了杨树“越砍越多”,丰富的杨树资源也反哺了产业发展。王晓飞摄在安徽省宿州市,《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三多”:树多、作坊式加工杨树的农民多、木材加工企业多。
杨树是宿州市的主栽树种,也是宿州木材加工企业所需的主要原料,在记者看来,加工杨树的人多了、企业多了,杨树自然就越砍越少了,可这看似正常的逻辑在宿州却有些说不通。车行一路,一路满是青翠,除了集中连片的杨树林外,农田路网、甚者是农民的房前屋后都能看到杨树挺拔的身姿,记者不禁疑问,为何宿州的杨树越砍越多?究竟是杨树成就了宿州木材加工业,还是木材加工业推进了农民栽植杨树的热情?
种杨树,解决原料缺口
近年来,我国木材加工业发展速度整体放缓,木材加工业的黄金期一去不复返,企业利润空间缩水,不少企业处于开工开不起、停工停不起的被动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国内、国际市场大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原材料资源不足也是不少企业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之一。宿州木材加工企业众多,全市1100余家,仅埇桥区就有木材加工企业350家,加工企业如此密集,是否会造成原材料供应紧张,进而导致“价格战”等恶性竞争?
记者的担心是多余的。原材料并非宿州木材加工业发展的“短板”,而是其优势所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宿州市木材加工业开始起步,林业产业雏形初现,对杨树等原材料的需求随之水涨船高,可观的杨树收购价格,激发了农民植树造林的主动性,农民种植杨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对比,不少农民发现种植一亩杨树的收益要比种植一亩粮食的收益高出数倍,因此只要有空地,农民就见缝植绿,把“摇钱树”栽下去。
随着退耕还林、绿色长廊、森林增长等诸多重点林业工程的陆续实施,宿州市杨树资源快速储备,原料足了,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的底气也足了,丰富的杨树资源也反哺了木材加工业的快速扩张,宿州木材加工业的巨大潜力日益显现。
目前,宿州市以杨树为原料的林产工业产值、杨树面积、蓄积量和年生长量等四项指标均位列安徽省第一位,宿州跃升成为安徽杨树产业第一市,堵住了木材加工业的原料缺口,为产业发展做好了“后勤保障”。
扶龙头,发挥集群优势
集聚的企业多了、产业链条长了,发展的路子广了,怎样才能发挥集群优势,将产业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宿州选择了扶持龙头企业为突破口。
2013年,宿州市以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为主的林产工业实现产值221.3亿元,同比增长34%,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尤以龙头企业的贡献率最高,在拉动木材加工业发展上功不可没。宿州始终把林业龙头企业作为牵动林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大力培育,悉心引导、持续扶持。目前,宿州市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56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涵盖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8大类型,这批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牵动力强的木材加工龙头企业为推动宿州市林产工业整体实力提升添加了砝码。
龙头企业是林业产业化的核心和助推器,具有外联市场、内连农户、引导生产、深化加工等综合功能,发挥龙头企业的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势必会对整个产业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宿州市粗加工企业、小作坊比例慢慢下降、逐渐淡出市场,规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企业品牌意识的增强,宿州没有“名分”的木制品越来越少,名优林产品品牌数量逐年上升。这些点滴的变化,显示出了宿州扶持龙头企业树“标杆”的成效,反映出宿州木材加工企业越来越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更从侧面展示出宿州木材加工业蒸蒸日上的产业形象。
强产业,释放富民潜力
从最初以生产加工板皮为主的小作坊发展到生产细木工板、胶合板的加工企业,从加工密度板、科技木、建筑模板的企业到木制家具、木地板、整体橱柜的大型企业,宿州市木材加工业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宿州也实现了由“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的华丽变身。
企业多了、摊子大了,实力强了是如今宿州木材加工业的真实写照;生态好了、农民富了、经济“跑步前进”了,宿州木材加工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多方共赢。
板材加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也为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杨树资源“铺天盖地”,为农业稳产丰产、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与此同时,林下经济也在宿州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在宿州有部分乡镇的荒山绿化率高达80%,山上种经济林果,林下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林下经济逐步成为宿州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和林业支柱产业之一。此外,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建筑建材等十多个行业也得以拉动,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在宿州,林业发展坚持“两条腿”走路,种树和发展产业是相辅相成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才会激发市场对杨树的需求;杨树资源越来越丰富,才能更好地反哺产业发展。宿州的树越砍越多,不仅成就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的“比翼双飞”,也凸显了木材加工业的惠民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