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森林资源 >

观念转变 PPP模式或改善城市绿化成效

时间:2022-03-09 12:36:36 | 来源:中国园林网

观念转变 PPP模式或改善城市绿化成效

为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我国各地在符合当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形势需求的同时,积极创建园林城市。在一片生态美、绿意浓的景象中,城市绿化中的“新生儿”在应对高温持续、干旱少雨的夏季,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转变观念遏制城市绿化“怪现象”

我国城市绿化建设存在一种“怪现象”:年年植树不见“木”,岁岁增绿不见“荫”。无论应对天灾还是人祸,我国的城市绿化总是缺乏一些自我“造血”的能力,而往往就是因为不具备该项功能,城市绿化只能持续“恶性循环”现象。面对如此脆弱的城市绿化工程,如何增强绿化的自我“造血”功能,是摆在园林绿化行业面前一项艰难的课题。

为了巩固城市绿化的成效,我国各地对绿化建设和管理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尝试。编者认为,要想改变我国目前城市绿化的“怪现象”,除了采取合理科学的“种养”模式之外,积极转变观念,推动园林绿化行业市场化运作,把城市绿化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使之发挥潜在的经济效益,这将更有利于巩固绿化的成效。而通过各地的不懈努力,一种全新的绿化建设模式进入了人们的眼球,业内人士称它为PPP模式。

PPP模式或更好巩固城市绿化成效

PPP模式即我们口中常说的公私合营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通过签署合同确保合作顺利完成,最终达到合作共赢。

这种模式通俗的说是一种类似于商品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模式,请一个“管家”,打理城市绿化,“管家”还可以通过自己增值服务盈利。这个模式不仅能很好的解决城市绿化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短板,还能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融入城市绿化建设,减轻政府市政建设的压力。

例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民广场,政府便可将PPP模式引入到市民广场的日常管理之中。如招标出售市民广场冠名权;招标市民广场的绿地建设和养护工程,一次性投入,终身服务。政府还可以PPP模式为框架,重新打造新的“门前三包政策”。例如政府可出租私人企业门前的绿地,企业以有偿方式可使用绿地做商业宣传等,但有义务养护绿地。此举不仅可以减少市政单位对于城市绿化建设的养护压力,还能增强个人的绿化意识,一举两得。

PPP模式,为我们城市绿化建设和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它不是一种一层不变的死模式,死套路,而是一种“万能胶”,能有效的粘合政府——绿化建设——私人组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打出城市绿化建设的“组合拳”。它能为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新绿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