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规划大型郊野公园 绿道概念首亮相
日前发布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中,首次提出了美丽的山水城市的城市性质论述。昨日,市规划局邀请规划专家对重庆美丽山水城市规划进行了解读,专家谈到,其中绿道、郊野公园、特色生态景观资源保护等概念都是在重庆首次提出。
山串联2条城市山脊线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彭瑶玲介绍,总规深化提出保护并串联枇杷山—鹅岭—佛图关、火风山—照母山2条城市山脊线、陡坎线,发挥其生态服务、分隔组团、综合游憩等功能。同样要保护并串联的,还有樵坪山、云篆山等。在这些山体里,对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也有明确要求。此前记者从渝中区政府了解到,在保护、串联山脊线上,渝中区已经有所动作,拟启动山城中央公园的建设。将通过整合、改造红岩村、虎头岩、化龙湖、佛图关、鹅岭、李子坝等六大城市公园,打造出总面积达到1平方公里的山地亲水中央公园。
此外,总规还提出严格保护四山和桃子荡山、东温泉山。也就是说,在以前的四山之外,又新增两座山进入保护名单。
绿地:规划大型郊野公园
今后,重庆还将增加更多的公园和绿地。此次总规深化,规划了部分大型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小区游园等来实现绿地系统的串联,并开展文化、体育和休闲设施的分级建设,使得城市游憩休闲系统能够可见、可达、可游。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主要依托我市的山水资源。比如都市区里,除了长江、嘉陵江、铜锣山、中梁山等大山大水,周围的中山中水和小山小水也要保护和利用起来,形成网络化的绿地系统。”彭瑶玲说,最终目标是让居民平均步行15分钟内,就可以享受到绿地系统。
水175米水位以上可建公园
对于重庆的水系统,总规深化中划定了长江、嘉陵江保护范围,175米水位以下的消落带内按照湿地建设的模式种植水生植物,175米水位以上、位于滨江控制区内的区域建设公园。
同时,将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和湿地与城区内的水体、绿地、绿岛串联起来,形成网络型、深入城市内部的水系生态格局。
特色景观:峡谷滩涂也要保护
此次总规深化中,将峡、滩、碛石、岛、沱等特色生态景观资源进行保护也是首次提出。
除了著名的三峡,都市区内的铜锣峡、明月峡、猫儿峡等也是山水相接、峡泉共生的好地方。看似不起眼的江中碛石,有的至今留有题刻,是独特的文化载体。
绿道:城市绿道、郊野绿道
此次总规深化,绿道这一概念首次在重庆亮相。今后,重庆要建设特色绿道交通,丰富山城步行体验,一方面利用山体资源,构建登山步道为主的郊野绿道体系;另一方面,结合城中孤立山体和分层台地,构建以城市步行道为主的城市绿道体系。
绿道和现有的山城步道有什么不同?彭瑶玲说,绿道将把人工系统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串联起来,把乡村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建设标准上和现有的步道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