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文化 >

生态足迹必须低于生态承载能力

时间:2022-04-29 16:36:01 | 来源:吉林日报

生态足迹必须低于生态承载能力

今年的“长白山国际生态论坛”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策研究、生态学研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实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一种新的文明发展形态。

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使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不仅要使生态的天然供给处于最佳状态,更重要的是要控制对生态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态足迹必须要低于生态承载能力,这样才能确保生态安全,才能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变消费方式,降低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就是生态需求与生态系统生产力构成的一种供求关系。生态足迹考察的是人的消费对生态系统的需求。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每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其可再生能力。中国生态系统相对脆弱,高原、山地、荒漠和戈壁占据大半壁江山,生态系统生产力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第二,顺应自然,维护生态系统生产力。

顺应自然的关键在于,我们在制定或者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容量空间。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维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承载能力的最终制约是生态系统生产力。

第三,尊重自然,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相适应。

工业文明认为技术和投资可以改善环境容量,增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但是,局部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改善,并不意味着自然容量空间的无限扩大。而且,技术和投资造成表象上的容量空间的扩大,人为放大了生态系统的风险和脆弱性。投资越大,风险也可能越大。单纯采用工业文明的技术手段和社会治理模式,如果超出一定限度,就不是尊重自然的表现,或许会造成地区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破坏。

第四,保护自然,提升生态安全水平。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按照生态系统容量空间范围,科学发展经济,切实保护环境。对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强度和水平已经超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地方,应该减少生态足迹,逐步顺应自然,建立与生态系统容量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