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生态 >

江苏:75岁花农“力保”珍稀扬州菊

时间:2022-05-01 19:36:02 | 来源:扬州新闻网

江苏:75岁花农“力保”珍稀扬州菊

“仅剩这10来种五六十盆菊花老品种了!我若没有,扬州城估计也绝了种。”几天前,扬州北郊堡城村,有着60多年养花经验的75岁老花农凌玉龙,指着自家花田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据介绍,他家曾有200多个扬州特有菊花品种,但由于老品种菊花难侍弄,如今只剩10多种。有市民表示,靠一个老人保存稀有菊花品种,太难了。

他家曾有200多个扬州特有菊花品种

1998年那场罕见的洪涝灾害,位于蜀冈之上的堡城村也未能幸免。凌玉龙家200多个扬州特有的菊花品种,一下子折损近一半。之后,几乎每年都有几个品种消失。说起这个,凌玉龙反背着手,看着田里的菊花,脸上满是忧郁。“扬州曾有翠羽、虎啸、玉皇袍、碧螺春、鼠须、虎须、醉宝、老蟹、柳线等几百种菊花名品,这些我家里以前都长过。”

这许多多的菊花品种中,凌玉龙心里最难以放下的就是“柳线”。他说:“几十年前,北京有个老花农曾经告诉我,毛主席称“柳线”为神花,因为它的花期长得稀罕,不开满120天,不会枯萎。我当年养的10多盆“柳线”,虽没数过花开了多少天,但印象中确实很长。”

他家的“柳线”也是在1998年洪灾中消失的,此后近20年的时间里,凌玉龙一直在全市甚至全国各地寻找,均无果。也正是在这次寻找过程中,凌玉龙发现,扬州种菊花的花农中,自家的品种竟然保存得最多。

老品种菊花难侍弄,如今只剩10多种

“菊花跟人一样,对环境的要求高得很。”凌玉龙说,“都说菊花好养,其实它怕的东西多呢,一怕温度太高,二怕太阳暴晒,三怕大水来淹……”

这些情况,在现代栽培技术发达的今天,其实比较容易解决。据了解,凌玉龙家也有专门养花的大棚,但里面培育更容易让人们接受的商品菊。71岁的宦广陵,是本报报道多次的养花老人,对于凌师傅家的菊花老品种,他很感痛惜:“老品种的菊花,一是难侍弄,成活率低;二是效益不高,能识得名贵好品种的人不多,大众喜欢的是那种花大色艳的菊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商品菊,看完一季就丢掉。”

对于这些名贵品种的菊花,凌玉龙采取的方法,基本靠人工加一些遮阴网来养护,所有的养护工作全靠他一人完成。

这五六十盆老品种菊花中,有“扬州四黄”之一的黄石弓,还有帅旗、绿牡丹、绿衣红裳、十丈珠帘、珠帘飞瀑等10多个品种,其中有一个叫“枫叶芦花”的品种,让凌玉龙去年整整忙乎了一年。

纪念老画家吴砚耕,死保“枫叶芦花”

“我在用尽全力"硬保"这个品种。”凌玉龙说。之所以要竭力保这个品种,这与扬州知名女画家吴砚耕一幅出名的画作《枫叶芦花》有关。“吴老在世时,每年都会和我买几十盆菊花回去,其中就有她画的"枫叶芦花",她才是真正的爱花人啊。”

怀着对旧人的敬仰,凌玉龙对那仅存的几盆“枫叶芦花”用他的方式进行了保护。“四、五月份开始扦插,然后用泥土"做床",再搪苗,把小花苗移栽到"花床"上,等长得再大一点,最后"坐盆"。”

将近半年的时间,凌玉龙没有一天不去看他的菊花,特别观察的就是“枫叶芦花”。“去年天特别热,我还给它们做了遮阴网。”

尽管加倍小心呵护,到了初秋,“枫叶芦花”也仅剩了3盆长得不错。为了不让它们因开花再伤元气,凌玉龙狠狠心,把能开花的头都掐了。今年,凌玉龙的花田里有5盆“枫叶芦花”。凌玉龙说:“只能留一盆开花,其他的都得留着扦插育苗。”

靠一个老人保存稀有菊花品种,太难了

“只要我能动一天,我就保一天,将来不能动了,就交给儿子,他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

其实若干年来,也有相关单位,包括市区在内的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养花者,前来寻找、移栽好品种。“开始量多的时候,我都会赠给或者卖于他们,有一家单位,仅"枫叶芦花"就给了3次,可就是没活。再要,我也没了。”

凌玉龙淮安有个朋友,上个月专程为“枫叶芦花”而来,可是他硬是没有给。“一株都不能动,如果在我手上死了,世上恐怕再也不会有这个老品种了。”扬州晚报博友、77岁的张鸿老人,特地从一本收有吴砚耕画作的旧画册中找到《枫叶芦花》发给了记者,他说:“这么宝贵的一个品种,光靠一个老人去保存,太难了。”记者陈爱东张庆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