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千年台州府 山水宜居城
临海陆域面积220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0平方公里,人口118.5万,城市建成区面积3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5万,是台州副中心城市、浙江省城市群规划中列为大城市规划的3个县级市之一。近年来,临海坚定不移地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持之以恒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
“临海‘一城一江三湖六河八山’,城依山,山傍水,水抱城。我们把城市作为花园来建设,不断凸显‘山、水、城’特色,全面展示山的秀美、水的灵动、湖的精致和城的大气。”台州市委主要领导自豪地说。
优化城市形态——古城新城辉映湖光山色入画
临海建城已有2000余年,是我省县级市中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据介绍,临海的古城保护几十年一以贯之。早在1984年,该市就对古城保护进行规划,老城区2.3平方公里被划为保护区,严格禁止对历史街区风貌的破坏,并委托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完成了《临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修编工作。
“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台州府城管委会,编制古城保护与整治规划,通过限高、定色、控量,保存古城原汁原味的历史和人文气息。”临海市政府主要领导介绍。
在国内,许多古城虽有规划,但规划往往被建设性冲动蚕食。而临海历届政府虽对规划进行过四轮调整,保护区不但未被蚕食,相反却扩大到3.9平方公里。这种克制和理性使得这座古城在一波波城市化浪潮中避免了建设性破坏。
临海古城整治时,曾规划搬迁一部分人,围绕要不要搬迁,争论激烈。著名古建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原会长罗哲文先生认为,古城应该是活的,原住民生活要保存,老城要养护,如果都搬走了,让谁来养护?
临海吸取了专家意见,制定了“保古城、继文脉、复风貌、辟新区”的总体思路,即保留原住民,保持原有的生活状态,保持原有风貌不变,整个历史街区进行原生态保护。古城被“圈起来”保护,城市如何发展?在古城外的东面建新城。作为古城,其历史风貌需要严格保护;作为居住区,又要求满足各种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对城镇功能日益提高的要求;作为旅游区,必须提供完善的旅游功能。传承与弘扬,保护与开发,如何协调,这些都给原生态保护增加了困难。该市在保持老城区风貌不变的情况下,对生活设施如下水道、卫生等设施进行改造,构建了排污排水系统,逐步改善生活设施。同时对古城区各文化遗迹进行了建设和修缮。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委员、北京古建筑研究所原所长王世仁指出,临海有古城、古街、古庙、古塔;标志有山、江、塔;特色有山、水、城,自然风光,各有功能。
古城坚持做“古”,新城着力做“新”。在古城以东,时尚繁华的临海新城拔地而起。据介绍,近两年来,新城区块已实施220个城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2亿元,2014年安排城市建设项目164个,计划投资61亿元。古城新城交相辉映,又融为一体。
在临海新城,一个全新的湖泊湿地,温婉如玉地呈现在眼前。灵湖,水清岸绿,细柳成行,2个湖中小岛飘渺苍翠,点缀其中。
老临海人都知道,这一片,曾经是年年洪涝成灾的地方。每年潮汛期,牛头山水库泄洪排出的水顺流而下,灵江外的海水逆势上涨,都在这一片低洼地上汇聚,每每淹没房舍田地。
是填高洼地做商业开发,还是疏浚洼地,治水利民?目光长远的临海人选择了后者。现在,3700亩大的水域,成了临海新城区的风景绝佳之处。湖上有汀洲绿岛,驾舟浮水如入画中;岸边茂林修竹,亭台水榭,是市民休闲健身的所在。
碧波荡漾、白鹭翩飞,半湖山色半湖城的灵湖生态公园,成为临海新城建设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