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园博会引发城市绿化“蝴蝶效应”
直通园博园的张公堤绿道如画般环绕汉口李永刚摄
后襄河公园
山体、河流、湖泊、湿地、森林、城市绿地、农田、风景区等生态要素,都是城市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城市张扬个性的最大优势。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关键在规划和思路。“十二五”期间,武汉市园林绿化总体目标是: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立足当前,遥想未来,江城如何塑造环境,市民又如何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
低碳骑行乐享“绿肺”
时间倒回2011年,当年,我市谋划了“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生态框架,以长江、汉水及蛇山、洪山、九峰等东西向山系为“十字”型山水生态轴。控制大东湖、武湖、府河、后官湖、青菱湖、汤逊湖等六大放射形生态绿锲,并深入主城区内部,建立联系城市内外的生态廊道,向城市输送更多新鲜空气。
在此生态框架内,风道,是“生态六楔”带来的效果,而“绿道”和“水网”是城市生态的构成者。为此,市园林局先行先试,谋划远景的城市绿道。规划将主城区分布为“一环”,即三环线环城绿道,“两轴”为长江滨江风情绿道和东西向山水风光绿道;“五片”为东沙楚汉文化绿道、南湖野芷湖科教创新绿道、汉阳六湖水网景观绿道、汉口中心都市活力绿道、后湖低碳生活绿道;同时构建沙湖港、罗家港、东湖港、巡司河、黄孝河、机场河等十条绿道联络线。武汉还将沿东湖、汤逊湖、青菱湖、后官湖、府河、武湖建绿道。
园博会以“一点全域”发生蝴蝶效应
三环线91公里绿化带“画圆”,有车族可享受在林中穿行的乐趣;中心城区最具江南特色的沙湖公园琴园对民开放,绿化率达70%的新洪山广场焕颜归来……去年,我市新增建设绿地808万平方米。
武汉园博会选址于武汉市“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生态框架中的生态内环与府河绿楔交汇处,今年,市园林局以武汉园博会为契机,谋划“一园多点、一点全域”战略,潜移默化中为全城披上绿色新衣,谋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将重点加强一会(园博会)、一堤(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一带(三环线生态隔离带)、一道(绿道)、一路(城市主干道)和多园(戴家湖等公园)建设,提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7年后人均享有一间“绿色标间”
武汉市园林局统计,截至去年,武汉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85%,武汉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更高一级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人均不低于10.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每增加1平方米,意味着要新增14座‘解放公园’。”市园林局规划处负责人解释。
目前,我市正在编制《武汉市全域生态框架保护规划》。按规划,在“十三五”收官的2020年,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16.8平方米,人均拥有一间“绿色的标间”,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将达72.3%以上。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称,这意味着,从今年起7年内,武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每年至少要增加0.9平方米,相当于每年新增12座“解放公园”。届时,建成区内七成区域的居民,出门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2000米见水,体验生活在绿色之中。
武汉样本:城市生态的N次方
今年以来,市园林局以举办园博会为契机,坚持开门办园,促进全市园林绿化总体水平大提升、城市景观大变样。
搜索关键词,众多市民发现今年的园林绿化的重点工程,犹如一部又一部以城市废弃地为题材,讲述“生态回归”故事的纪录片,记录着城市如何将“伤痕“变成不可思议的美景。
这部生态纪录片镜头对准了谁,向人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