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带上报纸 到公园认菊去
记忆中小时候的国庆,每个城市至少有一家公园会办一场声势浩大的菊展,一家老小趁着假期,逛公园,看菊花,然后留个“大家在丛中笑”的合影,这个假期就算圆满了。所以,菊花,应该是我们从小到大最早认识的花卉,但尽管这样,我们对菊花依然停留在“脸很熟但就是不晓得名字”的状态,那正好,如果你这个假期未出远门,就带上报纸仔细到公园认认吧。
从野生到栽培
农历九月,菊花开放。古人称九月为“菊月”。在那个年代,菊花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这种黄色的小菊花,叫做野菊,今天我们仍能在野外见到它的身影。
到后来,人们开始栽培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陶渊明引领赏菊之雅后,后世更是蔚然成风。每至九月初九重阳,有了登山、佩茱萸、饮菊花酒、赏菊之民俗。
中国菊花的“混血”之路
人们自从有意识的栽培菊花以供观赏后,菊花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而花的形态和色彩也越来越丰富。南宋时,在成都做官和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诗人范成大,就写过一篇《菊谱》记载有35个品种,到了宋末的《百菊集谱》已记载有131个菊花品种。而中国的菊花品种也开始向世界传递芳影。唐代,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之后日本人将菊花与日本各种野菊进行杂交,形成了日本栽培菊。1688年荷兰商人从中国引种菊花到欧洲栽培,杂交育种,从此,这一名花遍植于世界各地。除了我们熟悉的菊花,全世界有三万多种野生的菊科植物,培育和栽培的品种更是数不胜数。
特殊的头状花序
菊科是种子植物的第一大科。除了菊属,还有各种观赏菊。这些观赏菊和菊属菊花一样,拥有由无数朵小花构成的头状花序。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一朵菊花,其实是无数朵小花组成的。这无数小花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很多人认为是花瓣的舌状花,另一种是中间类似米粒的管状花。舌状花专门吸引昆虫,管状花专门授粉结籽。虽然现在许多观赏品种的花蕊已经退化,不能通过授粉繁殖,但它们的野生祖先具备的这种结构,让它们的种子能很快成熟,获得了极大的生存优势,使菊科植物广布于世界各地,成为第一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