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盼绿荫 “一日成景”的绿化建设不可取
近日,媒体报道了一则《泉州新区绿化市民盼多种大树》的消息,该内容指出泉州市民希望借“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为契机,在新老城区多种树、种大树,让泉州绿化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而对于泉州新区“一条路、两行树”的绿化格局,以及目前所种植的行道树规格过于细小,大多数市民表示难以感受到绿意,甚至有些市民对当地政府在建设中心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视程度提出了怀疑。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市民对城市绿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而言,选择大规格树木可以使城市绿化的效果立竿见影,其枝繁叶茂,遮阴效果和观赏性强,还能减少灰尘,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但是俗话说得好,人挪活,树挪死。近几年来,“大树进城”之风盛行,因其引发的一系列“惨案”在园林绿化行业中更是屡见不鲜。由于树木对气候、土壤和水分等自然条件要求很高,而经过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生长,大树逐渐形成了符合自身生存的生态系统,如果随意移栽则会导致大树原有生存环境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树进城”的悲剧。
一边是市民“盼绿心切”,希望政府多种树、种大树;而另一边则是各地遏制“大树进城”之风。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决策者,又该如何端平“民意”和“生态”这碗水呢?其实,生活在现代化城市里的人离不开树木,或者说离不开绿荫,但是,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我们是应该种下一颗树苗等它长成参天大树,还是直接下乡移植一颗参天大树,让我们的世界一下子绿树成荫呢?显然,这种“一日成景”急功近利式的绿化是不可取的。那如何满足市民对绿荫的需求呢?
编者觉得,“多种树、种大树”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荫,不能只靠单方输入大树。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采用一些生长速度快,冠大荫浓的乡土树种,让“大树进城”向“大苗进城”转变。这些大规格的本土苗木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育和生长,其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适应性,而且绿化遮阴效果佳,对城市环境的改善有着积极的影响。除了“适地适树”外,决策者还应创新绿化形式,合理运用乔灌木组合,改善绿化格局,增强绿化层次感,从而使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绿树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