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森林资源 >

拉萨古建大院:“活”的西藏民俗文化

时间:2022-05-27 19:36:09 | 来源:西藏日报

拉萨古建大院:“活”的西藏民俗文化

经维修后的邦达仓古建大院“修旧如旧”,重现了古老建筑当年的风采。记者格桑吉美摄

在拉萨老城区“修旧如旧”后的古建大院,犹如一块块“文化活化石”,把藏族群众的生活原貌显露无遗。古建大院里古老的藏式窗、梁柱、壁画等所透出的绚丽“民族风”,与客栈、咖啡吧、图书室、放映室等现代元素融为一体,穿梭在大院内外,人们悠然享受着古建大院馈赠给大家的文化大餐。

不论是否精通文化历史,藏族人民以及众多国内外游客或多或少都有些“八廓街情结”。

如今,走在宁静的八廓街,鳞次栉比的藏式建筑,精美的藏式窗台、古色古香的木制地图、宽敞舒适的转经路、独具特色的路灯等完美细节,无一不传递着古城保护的“变”与“不变”:“古”,不脱离现代;“新”,未摒弃传统。

一直以来,具有1400多年历史积淀的古城八廓街,像一本厚厚的经书,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孜孜不倦地细细阅读和欣赏着它。而布局在八廓街周边1.3平方公里内的56个古建大院,建于公元7世纪50年代,包括贵族府邸、拉章(高级喇嘛的宅邸)、活佛的私宅、颇章(活佛的宫殿)、商户、民居等。

其中有传说中松赞干布、宗喀巴、仓央嘉措住过的房子,还有邦达仓、拉让宁巴、夏扎、娘容夏、觉囊仓、桑珠颇章、尧西平康等。如今,八廓街从全国200多个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以来,散布周围的56座古建大院,也在文物管理部门的着手下,戴上了“护身符”,列入了“十二五”文物保护项目。

在八朗学巷,就有一座两层高的古老建筑——觉囊仓。墙体斑驳的觉囊仓,显得陈旧而沧桑。1998年觉囊仓被拉萨市文物管理局公布为首批拉萨市古建筑保护院。在八朗学二巷,还有扎西甲措和哲通等古建筑保护院,前者为典型的四合院,窗小、墙厚而结实;后者是一座面积很大的石木结构的老院落,画梁雕栋,富丽堂皇。

八廓东街卧堆布巷,是传统藏式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传说这一带的不少古建筑物都与松赞干布的事迹有关。这条巷子有14座文物保护大院。这些建筑多为碉房,外墙大多用石砌。门窗较小,采光较差,平顶,外形厚重却显稳固。在卧堆布巷中分布着囊莫莫、东孜苏、那仓羌、达翁夏、荣扎等挂牌保护院,皆为三层小楼。在其天井内铺满鹅卵石和青石板,在熙熙攘攘的八廓街内,这里格外宁静。

在八廓街,还有一些重要的古建筑大院值得一提。例如门孜康,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前身,旧址由一座两层小楼(至今保留完好)和一些平房、种植草药的园地等组成。该院是藏医药、天文历算、藏文文法、诗词学、梵文等学科的综合性学院。初建时期,由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御医欧席·强巴土旺当总管,藏医一代宗师钦饶罗布做主管。学员们在这里学习藏医药、天文历算、梵文等,结业取得毕业证书后,一般回原籍或采药或行医。门孜康藏有大量的藏医药、天文历算、梵文等方面的典籍,实为西藏医算科学的圣殿。

在门孜康的北面,是拉萨“四大林”之一的丹杰林。由第穆活佛系统第六世阿旺降白达热嘉措1746年主持修建。丹杰林的一座藏式楼房内,曾设有西藏地方政府的邮政机构——“扎康”。清朝乾隆时期,皇帝赐“广法寺”玉书匾额。它也是拉萨“四大林”中最早的一个,建筑规模相当宏大,东大门在庆姑巷内,西大门至于色里(现拉萨市一小)。在历史上,噶厦政府几次没收,今仅剩下一幢三层高的楼房建筑。楼房坐北朝南,楼内四壁原遍绘壁画,壁画题材以宗教内容为主,甚是精美绝伦。

自56处古建大院保护工作列入“十二五”项目以来,多处著名大院现已保守开发。西藏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西藏大学建筑系建筑教授木雅·曲吉建才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保护式开发能够在经营时有人照看、维修,还能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拉动经济增长。同时,要保留大院中部分原有民居,既不能完全是博物馆和空房子,也不能完全充斥着商业气息,要在拉萨古建大院中留住西藏‘活’的民俗文化。”

古城,不只是植入现代生活的元素,还要有传承文脉的新思维: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根敦群培纪念馆已是各族干部群众学习历史、认清现实、明辨是非的重要课堂;尧西平康、邦达仓等包含住宿、餐饮的古建大院,时刻让游人置身于浓厚的藏文化之中;加央、木如宁巴等大院中原有的居民,深深地留住了西藏“活”的民俗文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