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县创建“零碳县” 神奇草捕碳强森林百倍
湖南绿心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长沙县跳马镇的“速生草基地”,几十亩的速生草是一般人身高的两倍多。余志雄摄
雷学军正在观察速生草碾碎烘干压缩成形制成碳产品的温度情况。余志雄摄
近几日,长沙地区雾霾再次笼罩,环保话题再成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能以实现零碳排放的方式扫霾和减小温室效应。”在长沙县,一个叫雷学军的环保产业梦想者宣称,他们能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他的速生草培育基地及相关产业引起了长沙县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长沙县创建“零碳县”的重要内容。昨日,记者走进这个基地探寻“零碳”的奥秘。
惊叹杂交速生草捕碳能力超森林百倍
56岁的雷学军是省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发明的专利是“用速生植物捕碳储碳修复大气环境”,“所谓零碳模式,不是说让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零,而是将化石能源释放的二氧化碳捕获并封存起来,这就相当于零排放了。”“我们的速生草林地捕捉二氧化碳的能力是相同面积普通森林的100到150倍。”在跳马镇一处坡地,几十亩两人多高的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随风摇曳,形成绿浪。这种植物叶子宽大,种植密集,外形类似甘蔗和高粱。这就是雷学军挑战零碳排放理念的秘密武器。
“这种速生草是我们对非洲的狼尾草和象草多次杂交后产生的新品种,我们给它取了个清新的名字——绿心一号”,雷学军说,它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效率非常高,一亩这种速生草一年能吸收和固化14吨二氧化碳,而同样一亩普通的林地树木吸收和固化的二氧化碳一年也只有1吨左右。更厉害的是,速生草可以像韭菜一样在被割掉后迅速长出,一年能长五六季,而普通林地需要50到60年才成形。这种速生草能生长在比较贫瘠的土地上,耐高温耐旱,生命力十分顽强。现在雷学军的团队已经研制出绿心二号、绿心三号等新品种,速生草的使用范围更加广阔。
野心首创实体碳产品欲改写碳交易规则
大量的速生草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化成为生物碳,它们被收割后又该如何存储和利用呢?雷学军团队已经想好后路。在南托107国道边一个不起眼的院子里,摆放着一台展示机器。一个长长的加热钢管连着一台粉碎设备和碾压成形设备:“我们通过这个机器,把收割下来的速生草碾碎烘干压缩成形,制成碳产品。”这些碳产品可以做燃料、肥料、建材原料,甚至可以代替化石能源。
雷学军将记者带到一处盖着红布的玻璃箱前,掀开红布,里面整齐地排列着空心速生草压缩棒。这是他们首创封存的6.88吨碳产品,相当于封存了10吨的二氧化碳。“别看我们现在的产量还很低,一旦推广开来就能影响未来中国的碳平衡,大大减少温室效应。我们还要参与国际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这一产品可以填补国际碳交易无法准确计量的空白,实现国际碳交易从虚拟交易到实体交易的飞跃。
雷学军解释,“能驾驭高碳就是赢家!”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碳排量占全球年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而发达国家用“低碳经济”模式,主导国际碳交易规则,设置碳关税壁垒,遏制中国发展。“速生草碳转化封存技术,可实现大气二氧化碳负增长,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消除雾霾,属世界首创。”雷学军对自己的项目踌躇满志,他透露,他将带着自己的项目参与下届全球气候大会。
推广长沙县创建碳产品交易平台,打造“零碳县”
碳减排任务重,原煤、电力在规模工业企业能源消耗中仍占主导地位的长沙县对这个项目充满兴趣。根据2013年长沙县碳普查显示,该年全县的碳排量约500万吨,生态碳汇约80万吨。按照雷学军的研究推算,只要封碳约1.15万吨即可在县域内实现二氧化碳零增长。今年年初,长沙县专门成立“零碳县”发展模式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县发改局、科技局、国土局、农业局等多部门,雷学军任小组顾问。
长沙县初步设想,零碳发展模式分为“普查、试点、推广”三个阶段来推进。“创建碳产品交易平台,进行‘碳汇交易'。”雷学军说,封存标准碳产品,也是为了启动碳排放权的模拟交易系统,从虚拟交易到实体交易,进而推广“零碳”模式,实现商业化运作。长沙县计划在2016年实现封存标准碳产品60万吨,完成100万吨级标准碳仓库的建设目标,并形成一套完善的技术体系。如果这些目标顺利实现,长沙县将成为值得推广的“零碳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