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城市学年会多种学科知识“会诊”城市雾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正在组织重大研究课题,对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及应对机制进行研究,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杨卫院士在2014中国城市学年会上透露的。他表示,要以化学、物理学、毒理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会诊”城市复合大气污染。
2014中国城市学年会26日在浙江杭州市举行,年会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教育、城市交通、城市流动人口和城市生态环境五个分会场,而最后一个分会场讨论的话题就是雾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小曳研究员表示,我国雾霾加剧与居高不下的气溶胶粒子浓度水平有关,一些指标在全球仅次于南亚的一些城市。他介绍说,我国陆地众多污染源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气体,这些气体经过大气化学反应,一部分转化为二次气溶胶粒子,科研人员通过全国16个站点的分析,发现PM10质量中超过50%是这种粒子,这一比例在夏天的北京可以达到80%。而且,二次气溶胶粒子的形成受天气条件控制,这是霾跨省连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一个有利于这种粒子形成的气象系统往往控制的区域也比较大,同时,空气中水汽较多时,某些吸水性强的干气溶胶粒子还会吸水长大,这使得观测的不确定性加大。此外,在我国大气中,包括沙尘、城市逸散性粉尘和煤烟尘等在内的矿物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就相当于欧美国家城市区域中各类气溶胶质量浓度的总和,矿物气溶胶与污染气体还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得雾霾问题更为复杂。
张小曳介绍说,我国霾主要分布在9个区域,其中,包括京津冀地区、关中地区等在内的华北区域、以长三角为主体的华东区域、以珠三角为主体的华南区域、以四川盆地为主的西南区域是区域性霾最大的区域。而气溶胶的源头则可分为燃煤、燃油和与居民各项活动相关的排放。他认为,治理雾霾时不能只顾治理秸秆焚烧,当务之急应该是控制燃煤,因为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有70%以上是煤炭。污染控制需要从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减排、逸散性粉尘和政绩考核等方面综合治理,对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应有充分的科学判断。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大气污染控制中心主任贺泓研究员表示,外因是气象,内因是污染。他分析说,烟气排放导致大气氧化性增强,从而使得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污染物的转化出现暴发,超过大气可以容纳的环境容量,要是遇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静稳天气,就会出现大面积雾霾。
贺泓说,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源于燃煤污染,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则源于机动车排放,而中国的雾霾天气兼而有之,近期应该从提高油品质量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做好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控制工业废气、控制农业区的氨排放和减少生物质无组织燃烧等方面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