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科教 >

南京计划将石刻保护纳入总体城市规划

时间:2022-06-07 11:36:10 | 来源:江南时报

南京计划将石刻保护纳入总体城市规划

日前,南京两处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墨汁渗入致永久污染一事引来全国各方关注。昨天上午,江南时报记者从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综合执法总队获悉,因非法拓印涂污文物被处行政拘留,这在全国尚属首例。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的南朝石刻?过去的保护措施对今天是否有借鉴意义?借这次事件,南朝石刻的保护工作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案件回顾

非法拓印石刻只为牟利古玩市场一张可卖3000元

据了解,先后两次对萧憺墓石碑和萧景墓石望柱石刻进行非法拓印的男子,是被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总队第二分队、第三分队文物保护志愿者,在集体巡查不可移动文物过程中,当场发现并拍照留证的。这也成为警方立案和破案最有力的直接证据。

通过警方调查发现,该男子具有较为专业的绘画功底,对上述两处文物进行非法拓印,是为了在古玩市场上进行出售,非法牟利。据悉,名家书法拓印售价不菲,在南京夫子庙等地的古玩市场,一幅上佳的南朝石刻拓片书法要价高达数千元甚至两三万元。而该男子把南朝石刻上的文字拓印并复制下来,一张就可以在古玩市场上卖3000元。

萧憺墓石碑和萧景墓石望柱石刻均属南朝文物,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距今已约1500年。其中,萧憺墓石碑是保存最为完整的南朝碑刻,碑文楷书3096字,仍能辨认的尚有2800余字,是书法珍品,全称《梁侍中司徒始兴忠武王碑》,由徐勉(466年—535年)撰文,著名书法家贝义渊书写。

萧景墓前石柱则是六朝帝王陵墓石刻中保存最为完好的石柱,通高6.50米,柱身高4.20米。柱身上方有一长方形柱额,反刻着“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23字均为反书,字划清晰,结构严整,堪称书法精品,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书体,称为“反左书”。

这类书法拓片,在古玩市场受到众多书法爱好者的追捧,精品拓片往往一页难求,被收藏玩家奉若珍宝。

现状

非法拓印涂污文物被行政拘留在全国尚属首例

上周六,南京市栖霞区公安分局向外界详细公布了南京两处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违法当事人被处七日行政拘留并处500元罚款的事件。令记者倍感意外的是,仅仅两天后,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专门为此事,再次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在昨天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市文广新局对上一次由栖霞区公安分局就此事公布的部分内容进行了纠正。南京市文广新局文化综合执法总队副总队长蔡健告诉江南时报记者,在前次消息发布中,栖霞区公安分局有三处内容不是很准确。

“首先,因非法拓印涂污文物被处行政拘留是全国首例,而不是南京首例。其次,发现这起案件的,并不是普通群众,而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总队第二分队、第三分队的文物保护志愿者。这是今年6月才成立的、直接隶属于市文广新局的一支专业队伍。消息中说"接群众举报"并不妥当。普通群众没有接受过文物方面的专业训练,并不能准确辨别文物。”蔡健介绍,第三处不准确的地方在于鉴定专家。“文物的保护与鉴定需要专业技能精深的专家才能评判,因此,是由我们局里组织南京博物院两名石质鉴定专家赴栖霞区进行的现场鉴定,而不是公安部门找的专家。”

10月3日至8日,南京市栖霞区文化旅游局委托宜兴金陵文物研究所对萧景、萧憺陵墓石刻墨迹污损进行了清洗,目前已基本恢复原状,前后共花费3.52万元。据悉,栖霞区文化旅游局还将就此事对当事人展开民事诉讼,要求当事人支付清洗文物的所有费用。

南朝陵墓石刻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方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南朝,420年—589年)的帝后陵、王侯墓前的石刻,位于南京市及其附近的丹阳市和句容市一带。南朝建康城最鼎盛时甚至超过了唐代的长安城,然而只有南朝陵墓石刻部分被保留了下来。目前现存南朝陵墓石刻33处,其中帝陵12处,王侯墓20处(包括失名墓8处),陵区入口1处,分别分布在栖霞区13处、江宁区7处、句容1处、丹阳12处。

保护措施

南朝石刻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随着岁月的侵蚀,南朝石刻的风化日趋严重。尤其是最近30年,在酸雨的侵蚀下,南朝石刻风化的速度正在加快。“周边的地形、地势的变化也对南朝石刻的保护有影响。”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吴靖说,“社会在进步,城市要发展,江宁石刻的风化程度,就比栖霞石刻的风化程度相对要好一点。毕竟,栖霞是化工区,酸雨严重。但用肉眼来看,是分辨不出来的。目前整个石刻都是这种状况。”

以前:

建碑亭与化学保护

其实,南京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展开对野外南朝石刻的保护工作。当时受技术手段的限制,保护文物没有什么先进的化学手段。所以,最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就是给石刻盖个“屋子”,让它“住”。

吴靖介绍,萧憺墓石碑外的碑亭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由文物管理委员会建的。“当时为什么要建碑亭?因为当时在南朝石刻里面,这个萧憺墓石碑的保护状况是最差的。怎么办?大家想来想去,决定盖个碑亭。”现在已经有60年的历史了。“令人想不到的是,原来保护最差的萧憺的碑刻,现在却变成保护最好的。”反而是当初保护得很好,不需要建碑亭的石刻,现在风化得非常严重,有些石刻的面部表情都已模糊。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南京曾对南朝石刻做了一次化学手段的保护。现在30年过去,化学保护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你现在再去看,很明显能看到石刻表面的材料已经老化、变黄,显得非常扎眼,给人感觉石刻的本体是断开的。”吴靖说,随着这些化学材料的老化和脱落,还会把石刻原本的部分粘连下来。而在当时,这种化学保护手段其实是备受赞同的。

现在:

组建文保志愿者队伍巡查

据了解,目前来看,南京对石刻的保护其实是最好的。除了在石刻周围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控外,有的石刻还有亭子遮风挡雨。此外,由南京市文广新局在今年6月刚刚成立的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总队也对野外文物的保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市文广新局文化综合执法总队二支队支队长姜继荣告诉记者,自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组建起来以后,平均每月都有20条左右的巡查记录,“目前对破坏文物行为有重要价值的线索已经掌握了8条。”

未来:

将纳入南京总体城市规划

偷拓石碑、石柱书法事件中的“受害者”—萧憺碑虽然有碑亭、镂空铁门和大锁保护,却仍然阻挡不了被人偷拓涂污的命运。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吴靖介绍,他们目前正在和国家文物局下属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请该院做南朝石刻的保护规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是文物保护方面最顶级的部门,所以我们找他们合作。”吴靖表示。

据介绍,本次的南朝石刻文物保护规划不仅仅是一个文物保护的规划,将来还要纳入南京总体城市规划中。吴靖透露,本次规划不完全是对南朝石刻本体的保护,也包括对石刻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控制。“主要是对南朝石刻保护建筑的体量、高度、色彩,都会有所控制。”目前,江苏省文物局正在上报一个科研课题,南京市也报了。“这个课题由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物处牵头,内容就是对南朝石刻的保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