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生态 >

治理雾霾投入的要是一本明白账

时间:2022-06-11 08:36:07 | 来源:光明日报

治理雾霾投入的要是一本明白账

在地方政府的账本上,既要列着治污投入的账,也要有雾霾拖累经济、民生的账,这才是一本明白账。把账算明白了,就能看出当前治理大气的投入,仍远远小于大气污染所带来的损失。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受雾霾困扰的京津冀地区,随即展开了一系列措施,向雾霾宣战。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治理,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环保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前9个月,京津冀13个城市四项主要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同比全部呈下降趋势。

在实现成绩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忍痛含泪”缩减产能、关停工厂、拿出补贴。这样,地方政府有的时候就不免在自己的小账本上计算一番:本地的GDP会不会掉下来?财政收入会不会很难看?支柱产业还能不能撑下去?不少地方都在自己的账本上列出了治理目标,以京津冀为例,北京到2016年将淘汰1200家“三高”企业;天津在3年内升级改造1.3万家中小企业;到2017年,河北再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3000万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产能。届时地方政府能否抵住压力,壮士断腕的决心能否压住GDP增长冲动,这恰恰是公众最为担心的。

中央强调“不以GDP论英雄”,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GDP的数字,但就是以GDP计,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也是十分可观的,只是这些数据未必包含在地方政府的统计口径之内。据亚洲开发银行与清华大学共同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称,中国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由于大气污染的影响范围广、涉及领域多,这些数字提供的只是参考,但雾霾天造成的道路封闭、飞机停飞、学校停课,却实实在在地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更遑论雾霾造成的健康危害,对于个体而言,生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在地方政府的账本上,既要列着治污投入的账,也要有雾霾拖累经济、民生的账,这才是一本明白账。把账算明白了,就能看出当前治理大气的投入,仍远远小于大气污染所带来的损失。地方政府心里有了谱,才会在出台措施的时候心里不打鼓、意志不动摇。

当前,包括京津冀在内的一些地方,在治理大气方面已经取得不少成绩。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污染仍处于较高水平,蓝天白云依然是“奢侈品”。而随着治理措施的推进,治污投入对经济的“拖累”也会逐渐逼近地方政府的心理防线。届时,公众期待着政府能够咬牙坚持,不为经济增速所诱,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而只有这样,我们得到的将不仅是天朗气清的生态环境,而且是一个更加稳固健康的经济肌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