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区推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淮安区坚持把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三大生态经济体系,形成了由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个特色产业园和2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组成的现代工业产业群,建立灌溉总渠北侧、淮流路沿线和大运河沿线3个特色农业产业带,构筑了以生态新城和主城区为核心的2个品牌商贸活力圈。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该区坚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现代产业崛起。2009年以来,共实施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40个,节约16万吨标准煤,楚城水泥、双环齿轮、力博士机械、海润石化、英华管桩、康乃馨织造等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产业链,建设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以施河现代教育装备特色产业园为基础,建设了施河教具城,努力把施河现代教育装备特色产业园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该区坚持抓节能减排,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对金都化工、东方包装材料和昌华纸业等不符合产业政策、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的企业依法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1家、土立窑70多座,拆除锅炉92台。同时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公司投资3亿元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年发电量18044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4万吨,同时为农民创收5000多万元。2011年,该公司又投资1200多万元对季桥化工园区实施集中供热,淘汰了燃煤锅炉21台,削减二氧化碳388吨、氮氧化物107吨。江苏国信淮安燃气发电公司投资14.4亿元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以“西气东输”天然气为燃料,年发电量22亿千瓦时,供热量300万吉焦,将陆续淘汰供热范围内燃煤锅炉32台,削减二氧化碳1268吨、氮氧化物303吨。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该区按照以点带面、产业集聚的思路,着力建设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较高的产业基地。在鱼米之乡南闸建设现代农业园,在流均镇建成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在复兴镇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在苏嘴镇建成淮安市惟一的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园,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设施农业上。同时大力发展休闲生态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建设顺河大吉绿地生态农业观光园、仇桥恩赐山庄、溪河惠新家庭农场、苏嘴湾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等一批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和家庭农场,促进了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该区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目前全区通过省级认证的农业“三品”生产基地面积达10公顷,累计认证农业“三品”总数达388个,位于全省前列、淮安市第一,打造了绿色增长新亮点。该区还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秸秆利用率。加强秸秆户用沼气、秸秆收贮、固化、堆腐还田、编织利用力度,201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21%。
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加快推进特色城市化进程。近几年来,该区秉持“把自然引入城市,把生态融入城市,把环保植入城市”理念,按照“保护古城,改造旧城,打造名城,建设生态城”的建设思路,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建成中国漕运博物馆、淮安府署、吴承恩故居等4A级旅游景点。全区已形成了由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等组成的红色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由中国漕运博物馆、淮安府署等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旅游景区,由古运河、水利枢纽等组成的水上文化生态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