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生态 >

安徽:包河生态立区打造“中央花园”

时间:2022-07-02 12:36:17 | 来源:合肥日报

安徽:包河生态立区打造“中央花园”

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杨锋摄

坐拥巢湖16.8公里黄金湖岸线,一边是全省最现代化的滨湖新区,一边是以“三大圩”为主体的最美田园乡村——包河区,是合肥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最前沿、主阵地。

以十八大“五位一体”布局为标志,包河区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近年来,该区积极抢抓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入贯彻“生态强省”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秉持“人水和谐、城湖共生”,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一种理念”生态立区,深入人心

包河区“拥三圩、襟五河、带一湖”,处于合肥东南风向口,生态环境建设地位特殊,意义重大。

包河区委常委、副区长谢军介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民生之本、民心所向、民意所在。

为此,包河区把“生态立区”战略作为一项中心任务,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打造良好生态环境是增添发展后劲、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努力构建水绿交融、鸟语花香、品质生活的城市空间,着力把包河区打造成合肥“大湖名城”的“中央花园”。

“两篇文章”水绿交融,美不胜收

紧紧围绕生态建设的重点任务,结合环境提升,包河区突出做好“绿”、“水”两大生态文章。

“以城区绿化学沪杭、农村绿化学苏北”为目标,包河区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持续大力度、高标准推进绿化大会战、森林增长、公园提升、水岸绿廊、两型(绿色都市、田园生态)社区绿化“五大工程”;创新实施绿化保洁一体化和市场化、央企认建认养义务植树基地、租地费用“稻谷定价法”、异地合作造林等措施,积极开展优质花卉苗木引种试种,细化绿化管养标准,强化考核激励,提升园林园艺水平,着力在增绿添彩、增量提质上下功夫、见成效。

此外,包河区还率先推行“河长制”管理工作,建立三级河长制及河长承诺金制度,推行“一河一策”,实施水质监测、水岸清理、污染源治理、市政管网建设、生态修复等工程,有效促进巢湖水质改善。

当前,该区巢湖4.5平方公里围堰工程基本完成,将打造湖岸湿地景观;推出了0.83平方公里巢湖围堰湿地水上游项目,添置4艘画舫,鸬鹚捕鱼、撒网捕鱼、叉鱼等表演精彩纷呈,展示渔民文化,受到游客的欢迎;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开展清沟清渠专项行动,清理沟渠500多条、400多公里,投入2300多万元;巢湖首座藻水分离站建成投入运营,迈出了巢湖蓝藻综合治理的历史性步伐。

“三颗明珠”都市田园,生态休闲

东大圩、大张圩、牛角大圩——在包河区,三圩临湖屹立,宛如巢湖北岸三颗明珠。

一边,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精彩呈现。

这里,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两大主题相得益彰,高起点规划、突出生态修复、实行可持续经营管理,把1.5万亩2002年退耕还林形成的人工林区成功地打造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自建设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目前,公园内游客服务中心、百花园百草园、森林小火车等项目已投入运营,建成三级绿道体系72公里,生态乐园项目春节前可建成开放,公园的整体形象和功能达到新水平。

另一边,东大圩景区品质持续提升。

这里,经济与生态并重,发展与保护同步,跻身为国家4A级农业生态旅游景区,成为合肥市民的“后花园”和“会客厅”。大圩葡萄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识,拥有葡萄、蔬菜、莲藕和经果林“四个”万亩基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今年以来,游客接待中心和美食村一期项目相继建成开放,圩内道路、绿化、管理扩标提质,接待能力、环境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同时,牛角大圩生态农业风情园初见雏形。

这里,以生态农业为主题,先后启动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生态农业园项目建设,以鱼塘、河流湿地和田园风光为主体,园内水相连、路通达、林成片,四季花海景观极富震撼力,借鉴北纬31°区域知名古桥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造型改造完成的枫桥、太平桥、广利桥引人驻足,园区已经从昔日易涝贫瘠之地蜕变成一个集采摘体验、观光休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都市农业示范区,成为远近闻名的“水上洲岛、生态田园”。

“包河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迈出了可喜步伐,但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实现可持续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谢军表示,我们将继续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着力构建水清、地绿、天蓝、气爽的生态环境,努力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环巢湖生态治理的完美答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