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不能以传统村落的消亡为代价
日前,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正式公布,我省59个村落榜上有名。至此,我省的传统村落数量达到129个。今后,这些村落将在保护、开发、财政等方面得到相应支持。
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在我国各地,大批传统村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衰败和消失着。有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以来,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
传统村落之珍贵,不仅在于古建筑、老街巷,还在于藉之葆有和传承的特色历史文化符号和民族记忆。传统村落的个个消亡,就是乡土中国的步步消失。而这消亡和消失,皆有着令人心痛的不可逆性。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说,“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它、阅读它,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几乎所有国家摆脱贫穷落后、走向富强繁荣的必由之路。在享受工业化、城镇化成果的同时,如何尽可能地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传统历史文化的衰败,是当今国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2年起,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开始对具典型性、代表性的传统村落加以保护。而事实上,保护传统村落离不开政府指导,同样离不开公众的重视和参与。只有上下协力,城镇化进程才不致继续吞噬传统历史文化的存续空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