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Dieter Grau:生态创新 城市未来
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首席设计师,资深合伙人DieterGrau发表题为《生态创新城市未来》的主题演讲
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首席设计师,资深合伙人DieterGrau发表题为《生态创新城市未来》的主题演讲
2014年12月6日下午,2014中国(厦门)国际园林景观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园林景观设计界的大批精英人士齐聚于此,剖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的现状,畅谈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的未来。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首席设计师,资深合伙人DieterGrau发表题为《生态创新城市未来》的主题演讲。
主持人:下午第一个演讲嘉宾是迪特尔·格劳,他是德国戴水道的首席设计师,也是资深合伙人,他的演讲题目是生态创新城市未来,大家欢迎!
DieterGrau:谢谢大家!很高兴来到这里给大家讲一下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工作的进展,很高兴看到今天的听众有这么多人,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园林景观设计对于城镇化进程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最大的挑战,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团队,就是真正做这些事情的人,我们有三个团队,一开始是在德国南部,后来这个团队发展到南亚、新加坡、北亚都有分支,后来也参与了一些大规模的项目,我们能够理解有许多问题和挑战,而且是以更宽广的角度来解决园林景观的问题,以及它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和市政建设之间的联系,我们觉得在未来这一个职业会更加整合化的城市规划师,将会包含许多方面的知识,说了这一些,我们就要讲一下现在我们有什么样的任务要完成,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怎么样的,这是一个非常宏观的话题。我们提供的是专业的服务,要把绿色带进城市,但不仅是那样,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自己的角色,我们要正确地理解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我们是一个跨学科的职业,我们要在全世界建造更多的宜居城市,并且节约能源,要有更多的前瞻性的思考,所以这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跨学科的职业。宜居城市的发展,我们想要像城市里的人,哪怕是气候很热或者人口密度大的地方的人们,告诉他们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提升生活的品质,比如生物多样性,更好的空气质量等等,这些对于下一代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下一代人主要会生活在城市当中,他们如果知道大自然是具有如此强大的多样性,我们把这些多样性带到城市里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还有一个是关于清洁水源。大家很多来自亚洲,知道清洁水源的重要性,因为在亚洲很多城市,都面临着非常紧缺的清洁水源的问题,有一些内陆城市所使用的水源非常肮脏,所以我们真的需要理解人的生活要想快乐,必须要能够体验到这一种包含清洁水源的大自然的馈赠。
我们还要看看快速的城镇化,很大程度上是要把人性化设计带到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所以在未来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我们需要在未来执行一种新的方法,在跨学科的工作任务中,我们的想法就是建筑和空地和绿化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和生活质量、娱乐、水循环、活动、建造房屋、建筑、地下水等等,所有这些东西都要结合起来考虑,开发出一个概念,怎么样把所有的概念集合成一个生态的解决方案。我不想给大家讲很多学术上面的概念,我想给大家看一些真正的应用实例,给大家看四个案例,两个来自新加坡,一个是来自天津,一个是来自哥本哈根。
对于新加坡的中心城市有一个非常大的主计划,通过我们的研究和了解,我们发现城市的水循环的可能性,我们也要了解去看一看对于公共的区域公共空间在城市的中间是怎么能够帮助我们保护新加坡的饮用水,能够保持未来五十年的引用水持续提供,因为新加坡现在的饮用水不够,从自身小岛资源来看是不够的,从人口基数来看是不够的,所以新加坡要改变这样的状态,新加坡想要创新的办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为了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做城市的规划,保护当地本土的清洁饮用水资源,而且能够展现出未来清洁水资源的紧缺性,通过这样一个城市规划能够指导后续新加坡推出的法规和管理,能够指导未来十到十五年间的发展。我们开发了POB,也就是所谓的水管理战略的计划,通过这样一个计划让新加坡了解水管理在城市当中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水管理和城市规划整合起来,这是一个全新的方向,我们能够把资源保护和城市规划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办法,基于现在的概念,比如怎么样处理和搜集雨水进行再清洁循环,另一方面让清洁过的雨水让普罗大众获得,在公共的区域获得清洁再生处理过的清洁水,让群众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规划的重要性。
我们在碧山-宏茂桥公园做了一个项目,我们做了混凝土雨水排泄沟,搜集雨水,然后把雨水转移到土壤中。这样的项目是展现出了现在新加坡的现状,但是现在我们必须要考虑将来新加坡城市的规划,也就是说下水道的排水管道不能成为隔离人与自然之间的网络,所以要通过自然的水流、小渠创造一个更自然生态化的环境,而不能完全靠混凝土来隔离人与环境,通过这样的改善,能够让更多的动物回来,能够让环境重新改变,这是新加坡在做的一个例子,这也是未来十到十五年新加坡城市规划要做的方向。新加坡是一个城镇化很高的城市,但它也是一个高度自然化的城市。不仅仅是你的设计要非常棒,更重要的是你能够把这样的资源更加拓展保留起来,就像刚刚提到的水资源,这也解释了我们在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间的联系。作为园林设计必须要为城市规划的决策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意义,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师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所以不仅是要看到地面上有很棒的设计,需要我们做深层次严肃工程层面的讨论,在工程和服务上能融合起来。到季风季里,东南亚会有大范围强降雨,造成水位的上涨,可能会导致土壤的腐蚀和流失,我们在做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有抗洪保水功能性的同时,要完成美学和设计的功能。季风季到来雨水激增的时候,通过自然的系统进行水处理,过滤之后会流入到清洁水系统当中,再回到公共水系统中来。对于决策层来看,我们必须要说服他们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气候带做这样的选择是最适合新加坡的。
下一个项目是JTC清洁技术园区,我们要先了解它所在的托普图分析,然后再看技术园区水资源的分布,谈到清洁技术园区的概念,我们做了大量研究,在整体的背景和框架之下来做设计,我们的远景是希望把清洁技术园区当成热带雨林的展示区,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这边可以看到既有商务园区、技术园区,同时也是一个热带雨林保护区,作为一个周边居民很好的补充绿地和景观的区域。
这个项目其实已经完成了,而且所有的建筑都已经到位,企业都已经入驻,还有一些项目在进行收尾。这个项目是一种设计概念,在满足公众的实用性上面,这是项目设计的重中之重。同时设计时要考虑到吸引更多自然动物选择在这样的水边进行生活,在水景的设计也是清洁技术远区的设计亮点。配套设施,周边的居民和社区需要提供设施性的功能,所以我们其实也是考虑了很多周边社区的需求,换句话说,能够让周边的居民和社区高频率地使用这一块区域。对我们来说还有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把当地居民容纳进来,尤其是在后续的一些功能中要去把这样一些当地特色的东西整合进来,比如说这个地方原本的历史,文化的特色,希望把这个区域所代表的独特文化和特色整合起来,用正确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展示。还有一点很成功的,它其实能够把它当做是一个新加坡很重要的休闲娱乐和旅行的目的地。
下面一个项目是天津的项目,这个项目更城市化现代,天津文化中心。在天津我们做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希望把可持续性和生态保护的理念用绿色的方式展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在天津城市当中展现这样的理念。这里是一个中央公园,带有大剧院和绿色走廊,这一个项目只是作为天津的一个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的驱动器,因为后面还会有新的住宅区和CBD,这样的文化中心从根本上来看是作为一个原点,以原点作为辐射,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起点项目。我们在做大片区域的规划计划时我们积极地参与其中,我们希望以天津文化中心作为起点,通过后续的项目能够把更多的项目连接起来,比如说公园、广场以及其他大的公共剧院和设施,需要大规模大量的公共用地。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把一些带有鲜明的概念,带有地方文化的东西融合起来,我们希望把天津文化中心变成开放、休闲娱乐之地,而且能够在文化中心近距离地体验清洁水源,能够在晚上在文化中心散步休息,从这个角度来看,绿地和湖泊在文化中心带有功能性重要的目的。它是扮演者创造一个生态系统的重要角色。
不同规模不同大小的公共区域,还有不同功能性的区域。比如说这个就是所谓公园区域的部分,这部分的目的就是为他所在地的中心湖区进行雨水的过滤,所以它的水道是相连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将来开阔地的景观设计带有多功能性和互联性。它还能够提供这样一个高质量的安全舒适休闲步行区域,没有任何车辆的干扰,而且特别适合散步,这样一种散步、快走、跑步的体验,也是我们考虑天津文化中心设计要满足的功能,换句话说,在设计当中,很多细节要注意一下。绿地率和覆盖率非常重要,希望能够最大化,借此消除天津在夏天出现的热导效应。
如果再看一下土地的规模和湖区的位置,我们希望在湖区通过水底下的水和空气冷却系统,能够为周边的建筑进行通风和中央冷暖空调系统提供来源,它的自然就能够为它周边的建筑提供很好的通风和取暖的功能。通过自然的空气流通的体系和通风系统的建立,给天津文化中心和天津当地省了很多投入,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也是能够很好地解除在北方一下暴雨就被淹的问题。尤其在北方的城市,像北京一下暴雨就掩城,这就更适合这样的概念,我们也做了一个调研,证明了这样的项目如果在强暴雨情况下会不会被淹掉,这是实际的情况,强暴雨时水道和湖区吸纳了雨水,而且没有影响到公共使用,和公众的排水系统很好地联系起来,实现了排水、蓄水和水过滤的功能。
最后,我很乐意给大家看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挑战,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欧洲的趋势,现在气候变化是大家之在讨论的一个问题,但气候变化并不是一个学术问题,它是一个现实,对于许多城市和世界区域来说,它已经造成了一些影响,哥本哈根就是这样一个城市,非常有意思的城市。因为一方面它是2014年欧洲绿都,在绿色城市的评价指标中,哥本哈根是评价最高的城市,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却发生了类似洪水的情况,2012年开始每次暴雨的出现对哥本哈根造成的成本支出和损失越来越高,超过了10亿欧元,随着他们面临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情况,哥本哈根做出了一些决定,他们想开发出一种战略,解决暴雨淹城的问题,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调查怎么样改变城市规划,应对越来越频繁的暴雨。我们展示一下与哥本哈根同事一起开发了能够应对暴雨的概念,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公共空间,我们做的研究调查非常细致,我们要看这个城市当中哪一些是高密度的商业中心,会有很多的交通情况,有很多公共空间,在这些空间,我们可以做更多的改变,这是我们研究的第一步,也就是找出我们要在哪里做我们的改动工作,以及发现以及发现哪一些地方可以碰到复杂的情况,需要有一些技术性的解决方法。最后的解决方法发现我们要理解这个城市的构架,意思就是城市里有不同的区别,比如这里有一个湖,它以前是哥本哈根的饮用水来源,但现在已经不再使用,是哥本哈根的历史遗迹之一,我们提议把这片区域利用起来,用来在暴雨环境时积蓄额外增加的雨水,我们就为这片区域做了一张效果图,这个效果图上增加了更多市民的互动,体现了生活的质量,同时更重要的功能是它可以作为一个暴雨蓄水池,在平常没有下暴雨的时候,这个湖和湖周围都是公共空间,市民可以自由使用,当出现了暴雨,这片区域将会作为雨水存储容器。把雨水存储起来,别的地方就不会遭受到水淹的困扰,这一种多功能的方法就是我们想要把这个城市进行改造的一个方向。在未来我们会一步一步地向着这个方向改变,把公共空间改造成更能适应暴雨环境,对这些城市来说,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不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问题,而是要看作它是一个给我们的机遇,让我们在未来能够进行对公共空间的改造。
最后我们还要考虑一下成本,我们和同事一直在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要确定成本究竟有多高,能不能用纳税人的钱做这样的工作。它是否值得,经过我们的调查,研究了很多项目,包括减少空气污染,我们会减少一些交通尾气排放,有地产增值、保险损失、地产价值,对旅客的吸引,还有社会经济各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在计算的时候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方案,改动不用特别大,对城市的提升却非常明显,大家一定要跳出原来的思维模式,考虑到未来的情况。要有一种以未来为导向的思维模式,应对这一些气候变化的问题。刚才这些就是做的项目的简单的缩影,同时我们做更多让城市回归自然,我们要理解自然绿地为城市可以带来什么功能,除了在资源保护方面,同样还有在商业经济社会方面的提升价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