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文化 >

中国故事“林业碳汇促农民增收”在利马大会开讲

时间:2022-07-11 13:36:10 | 来源:中国网

中国故事“林业碳汇促农民增收”在利马大会开讲

来自中国的“林业碳汇交易促进农民增收”的故事,在利马气候大会上吸引了世界多个国家的关注。12月5日,在利马气候大会中国角开幕当天,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在“中国角”主办主题边会讲述了这一故事。来自20多个国家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不仅踊跃提问,还纷纷表示希望获得更详细的资料和技术指导,以便在各自的国家或机构进行试点和推广。

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制度建设进程中,森林所具有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成为全球增加森林面积最快和人工林最多的国家,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对占全国森林面积一半多的集体林实行了改革,农民获得了林地的使用权、林木的所有权和收益权。但是,森林经营周期长,短期内没有收益,怎样才能帮助农民通过可持续经营森林获得收益,巩固林改成果?

作为中国国内首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组织地方林业部门、科技支撑单位、林权交易所等,开展了“帮助林农可持续经营森林增汇、出售碳汇减排量增收”的研究,建成了“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

该体系参照国内外自愿碳交易规则,同时考虑农民单家独户特点,建立了碳汇减排量注册平台和碳汇自愿交易托管平台,并在浙江省临安市开展试点,临安42个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产生的预估碳汇量,分别被中国建设银行浙江分行和公众以30元/吨的价格购买。

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主持了边会。他评价说,这个以促进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为目的的自愿碳汇交易体系,是帮助农民出售生态服务获利的有益探索,是通过林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举措。企业购买碳汇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帮助林农实现了生态服务价值的货币化。这种交易模式,为林业生产周期长、短期内林农难有收益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创新的生态补偿模式,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周国模介绍了颇具特色的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和碳汇计量情况,认为很接“地气”,能够复制和推广;北京林业大学武曙红教授,她对林业碳汇项目审定核查指南行业标准的介绍;华东林交所董事长沈国华则展示了托管初始登记、托管信息保存、碳汇交易流程以及托管变更登记等交易环节。他们通过完整的故事演绎,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林业碳汇交易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机制和成效。

研讨会上,中国低碳旅游推介委员会秘书长刘霞还介绍了中国低碳旅游的倡导与实践,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雷海清也对温州的碳汇林业发展做了介绍。

来自英国、法国、尼日利亚、多哥、南非、苏丹、加蓬、秘鲁、韩国、博茨瓦纳、中国等20多个国家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绿色气候基金等国际组织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