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文化 >

各自扮演好建设宜居城市角色 打造真正的宜居城市

时间:2022-07-29 16:36:05 | 来源:中国园林网

各自扮演好建设宜居城市角色 打造真正的宜居城市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大众对于城市“宜居”的需求程度愈加突出,如何处理和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已是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我国城市建设已取得不俗成绩,而“宜居”是一个充分强调平衡的概念,在不同角度来看,更需要有社会各界良好的沟通,让每个人能为“宜居”城市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

规划者

在2012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按照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快各类公园绿地建设,不断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从2012年开始,不少地区就参照《意见》在地方推动“300米见绿,500米建园”工作,而事实上,城市的人口密度本就过大,生活占地较少,还要腾出一块地来建公园,未免过于强调数据、公园建设,忽视一些超大城市人口密度所带来的矛盾和冲击。

现在能做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极少地区多为内蒙古等人口密度较小的城市,或者江苏、云南等原本绿树、园林数目多的城市。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及中国超大城市的形成,越来越密集的人口将极大阻碍此要求的顺利实施。

《意见》所指的“500米见园”可以理解为非特指超容量的观光园,后面的“各类公园”可以作为支撑。但是“500米”却很难达到,不少地区能做到“500米见绿”就不错了。

施工者

这里指在规划立场上高举“宜居”旗帜,实则暗渡成仓的腐败官员,在城市绿化这块大蛋糕上动坏心思,热衷于搞“面子工程”,片面追求“一日成林”、“一夜成景”,不注重城市绿化养护而是一味求新求奇。在这一建一拆和一更一跌中,除了装满了某些官员的口袋及在当地财政上订了个大补丁外,大众能感受到的“宜居”期望恰恰相反,如东莞市为改造之前的劣质绿化连续三年开展的中心广场园林绿化景观升级改造工程,不仅没有赢得掌声反而引来市民的一阵抱怨。在我国大力反腐的社会背景下,“绿色腐败”接连浮出水面,不少官员纷纷落马。

古有艺术贪污,今有绿化贪污。官商勾结最劳民伤财,一些苗木投资者担当“掮客”角色,为了“宜居”城市,不惜破坏一些地方的生态平衡。

“宜居”简单来讲就是适合人类居住,可不是单纯的树木种植、移栽、换品种,到最后把“宜居”的概念偷换成“种树”,只为寻找一个“民生”的借口来替自己辩护。

受益者

宜居城市的建设,最大的受益群体是市民,而有些市民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埋怨政府的绿化不周,甚至破坏城市绿化。所谓众口难调就是这个道理,城市绿化作为公共服务,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只能是符合大多数的人要求。不能说因为商铺门面被挡了,就不顾法规肆意砍伐行道树;不能说因为自己想种菜、想养狗狗,就无视法规私自圈占公共绿地;不能说因为自己被晒着了,就不顾实际情况一味讨伐园林市政修剪过度,行道树的修剪不仅要照顾市民在炎炎夏日对阴凉的需求,还要考虑道路安全、电线缠绕等等问题。市民在对城市绿化上有何不满,应尽量学会与当地园林局多沟通。诚然,缺少市民认同和关注的城市无法被称作“宜居”城市,也希望市民的参与的同时,不要片面地强调自己,而是能够站在公众的角度去考虑。

所谓宜居城市,指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综合评价,其特征是: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美誉度高。可想而知,“宜居”二字不单单是指城市绿地覆盖率,而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建设与保护、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物质生产与文化富足、外在形象与内涵精神的六大平衡的城市。在各地大力建设“宜居”城市的时候,笔者希望,大家尽可能的扮演好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的各自角色,一起打造属于我们的美丽中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