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业厅:建森林城市 谋民生福祉
河南省从2007年全国第一个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地级市——许昌市,到2014年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郑州市、鹤壁市,全省已有9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位列全国第一。我省通过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城乡绿化事业全面发展,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实现林业“双增”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2008年,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郑州等市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近7年来实施的《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和《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都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作为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林业生态省建设一起规划、一起安排部署、一起检查落实,林业生态省和森林城市建设同步推进。
二、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我省的创建森林城市既有林业资源丰富的山区城市、旅游城市,也有林业资源相对较少的中心城市、资源城市和平原城市。我们根据各个城市的特点,与这些城市签订厅市共建森林城市合作协议,在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进行分类指导,突出其创建特色。对于郑州这样的中心城市,指导其用园林的理念发展林业,提升林业发展质量,转变过去粗放式造林方式,树立建园造景的理念,造一片林就形成一处景观、一座公园,运用园林精细化管理模式管理林业,提高造林管林质量,确保造林成果。对于资源城市的鹤壁市,指导其搞好废弃矿山绿化治理,营造好生态林,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和林产品加工等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该市空气优良天数位居全省第二,境内的淇河作为北方地区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已经成为城市名片。对于许昌市这样的平原城市,鼓励其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苗木花卉产业,使城乡绿起来美起来,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三、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创新宣传机制,广泛开展“关注森林”活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社会公众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意识。郑州市开展了“走进廊道、走进森林、走进社区,认识郑州、热爱郑州、奉献郑州”主题活动,让市民亲身感受到了森林城市建设的累累硕果。创新投入机制,在森林城市建设资金的投入上,主要采取政府投资、林业部门融资、社会资本参与的办法,鼓励以森林资源入股方式参与旅游风景区开发、以林地入股森林公园建设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仅2014年郑州、鹤壁、焦作、商丘4市用于创建森林城市的资金投入总数就达44.11亿元。创新造林机制,在乡村和城乡结合部,加强村镇四旁绿化、环城生态景观林和生态廊道建设,提高对林农的补偿标准,维护林农造林绿化的长期利益。鹤壁市在境内83公里的淇河两岸建成了宽50—500米的绿色生态带,建设了上游自然生态工程、中游滨河亲水景观工程、下游生态采摘基地。多市还积极探索市级公益林补偿机制,制定补偿办法,通过财政投入、碳汇市场交易、碳排放企业交纳和社会捐赠等形式,筹集资金,用于补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抓好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河南,为人民大众谋福祉。(河南省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