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商业“杀”古建 看日本对古建的保护
过度的商业化,不仅减弱了历史氛围,而且增加了火灾隐患,堪称古建最大杀手。
在日本各地,存在着大批号称“小京都”或“小江户”的古城。置身其中,仿佛时空错乱,让人多了一份思古的幽情。例如,秋田县角馆号称“陆奥(指日本东北地区)小京都”,广岛县竹原号称“安艺(广岛县古称)小京都”,角馆原汁原味展示了旧时武士的住宅,周围没有大批的商店销售土特产,一片静寂。竹原的古建仍有很多居民居住,但并未改造成酒吧一条街。
在以保存大量盛唐风格建筑而著称的古都奈良,从著名的唐招提寺沿着一条小路往南步行没多远,就到达了另一座古刹药师寺。这条称为“历史之道”的小径,两旁是低矮的版筑墙、翠绿的竹林、木制的传统住宅,似乎让人仿佛回到了1000多年前的奈良时代。这条“历史之道”连接两座古刹,无疑是搞商业的黄金路线,但是两旁看不到商店,也没有摊贩,古风犹存。
为了维护古都的景观,奈良市内没有高大的建筑,天际线非常平整。正是在如此的精心呵护之下,古老的奈良直到今天仍让游客感受到1300年前唐风建筑的魅力,使中国游客也能从中窥见一些大唐的风采,而这也正是奈良吸引大批游客的魅力所在。
根据日本《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传统建筑群和文化景观都属于文化遗产。1966年1月,日本还制定了《古都历史性风土保存特别措施法》,简称《古都保存法》,主要是为了保护古城的历史性景观,它确定了如何指定“历史性风土地区”、限制地区内的开发补偿等。
该法制定的契机是古都镰仓开展的居住环境保护运动,目的是为将奈良市、京都市等古都以及镰仓市等市町村的历史性景观留传给下一代,以期增加对国土的热爱,并有助于文化的发展。在“历史性风土保存地区”,新建建筑物、改建或增建、建造宅基地、开垦土地、采伐树木、采集土石都需要向府县知事或者市长提出申请。历史性风土保存地区中的核心地区被划为“历史性风土特别保存地区”,建筑物改变颜色、打室外广告等,都要提交申请。
此外,日本各地的地方政府还通过了各种保护历史性景观的特别条例。相关法律的严密规定可以避免文化景观的过度商业化,保留历史气息,自然也大幅减少了火灾隐患。千年古都京都市还将保护文化遗产列入市民宪章,将继承文化遗产作为重要使命。
文化遗产在日本被称为“文化财”,日本是将文化遗产作为财富看待的。但是,这并非是将文化遗产作为摇钱树,只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其更重视的是保护遗产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在日本各地采访,当地的居民介绍起本地的文化遗产都如数家珍,充满自豪感。可以说,正是这种热爱乡土的感情,极大地增进了人民对国家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