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全面推进公园城市体系建设
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景资料图
市民在河滨公园茂密的大树下打太极资料图
近段时间来,出镜率颇高的“公园城市”这个新名词,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去年9月28日,全市生态文明大会首次提出“着力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年终岁末,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又作出了“全面实施‘公园城市工程’,打造生态贵阳升级版”的决定。城美、天蓝、水清、地绿——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居住在一座美好的“公园之城”中。
“到2020年,贵阳建成“千园之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意味着贵阳的森林面积要比眼下净增60万亩;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达17平方米,意味着市民房屋200米范围内就有绿地活动空间,500米范围内就有一座城市小公园。”日前,市生态文明委主任孙华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目标已定,只待奋进。贵阳打造公园城市具有哪些优势,又将如何推进公园城市的实施呢?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刊发系列稿件,为您描出一幅“公园版”贵阳城的美图。
硬性指标:“十八般武艺”齐亮相
“贵阳打造公园城市,就是要以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原则,保护山体和水体,形成绿地体系完整、园林景观风貌良好、人文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环境;加强各类公园建设,构建纵横双向公园体系,增加公园数量、丰富公园类型,提高公园质量,提升服务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形成具有贵阳特色的‘公园城市’。”说起“公园城市工程”,市生态文明委相关负责人这样阐述。
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做哪些努力呢?先来看一份公园城市的指标体系。《贵阳市绿地系统规划专题研究——贵阳市建设“公园城市”途径研究》中提出,贵阳建设公园城市将围绕两大方面、18个指标进行。
两大方面,是指城市绿地环境和公园建设。18个具体指标内容中,立体绿化普及、精品化工程建设、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万人综合公园指数、各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等于公顷植物数量、国家级公园数量、城市居民对公园建设满意度等11个指标有量化标准,其他7个指标则需满足相关要求。
据市生态文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11个量化指标中,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是建设公园城市的一项硬指标,这项指标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相吻合。记者发现,在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上,贵阳的要求是“大于等于95%”,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此外,在精品化工程建设方面,贵阳拟建设5个精品示范公园、2处精品示范广场、10个精品示范居住区、4处精品文化景观带,还将建设至少3处国家级公园。
摸清家底:“扩园增绿”空间很大
按照最新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园林城市的绿地率为31%、绿化覆盖率为36%、人均公园绿地为9平方米/人;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三项指标分别为35%、40%和11平方米/人。截至2013年底,贵阳的绿地率达到36.94%、绿化覆盖率达到38.36%、人均公园绿地达到9.25平方米/人。从三项指标来看,贵阳已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但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相比还有差距。
那么,当前贵阳扩园增绿的优势条件有哪些呢?据市生态文明委公园管理处相关统计,全市建成区范围内有各类公园350处,其中综合公园11处、社区公园124处、专类公园55处、带状公园37处、街旁绿地123处。当前公园绿地总量虽多,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综合类公园较少。
综合公园方面,黔灵山公园、河滨公园主要集中在老城区,服务人群有限;社区公园方面,老城区受限于规划和土地,而新城区则相对较好;专类公园方面,贵阳市山体公园所占比例较大,湿地公园总体建设水平较好,植物园、地质公园等有待完善;带状公园方面,沿南明河主干道和各条支流的建设空间没有充分利用,而街旁绿地数量虽多、面积也大,却多以广场为主。
“根据贵阳已有条件,按照构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山体公园、社区公园五位一体的城市公园体系的要求,我们下一步将围绕山地较多的特色,重点打造山体公园、森林公园,此外,还规划建设、提升改造一批社区公园。”市生态文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量化上讲,达到‘千园之城’;从质化上讲,将不断提标升级改造各类公园;从布局上讲,做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他山之石
深圳:从2002年开始开展“公园建设年”活动。到2013年底,绿地率为39.1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5.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6.7平方米,各类公园总数达到了889个,成为全国公园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时,积极推进公园的精细化管理,在全市开展“星级公园”评比。
昆明: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综合公园达33座,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达到了0.08。按照“百米见绿”要求进行布局,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同时建成了一批林荫路和景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