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草原生态 >

吉林:临江市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时间:2022-08-08 10:36:03 | 来源:长白山日报

吉林:临江市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如今的临江,已从一个区位闭塞、交通不便、发展落后的小城蜕变成一座景色优美、资源富足、生态完整、宜居宜业宜游的边陲明珠。这座城市蜕变的秘诀就在于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做活了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临江市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为主题,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立足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高品质生态环境成为临江市绿色崛起的新优势、强动力。

在危机中深挖机遇,用新视野打破旧思维。

临江是因矿而生、因林而建的资源型城市,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这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可供开采的硅藻土、白云石、煤、铁、金、铜等矿藏达46种。林地面积2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4.3%。长期以来单一初级的产品发展模式,导致临江市以煤炭、硅藻土、铸造铁、金属镁、工业硅为主的矿产冶金业生产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安全、环保问题集中凸显,加之现有的资源逐步透支枯竭,骨干企业生产疲软、效益下降,减收效应明显,税收大幅下滑,业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和社会压力。

在发展的拐点上,临江市委市政府在原有“三三二”产业的基础上,提出坚持“生态立市”,重点打造大健康、大旅游和硅藻土新型功能材料等产业,大力推进国家级临江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创建鸭绿江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

依托资源不依赖资源,守住青山绿水做大金山银山。

挖掘“绿色资源”,打造大健康产业。重点打造“健康医药、绿色食品、人参系列健康食品、矿泉饮品、养生康体”五大板块,同步建设“药品生产、人参等中药饮片、中小企业孵化、中药材种植、胶囊生产”五大基地,实现产品精深加工,打造长白山原生态、绿色和有机品牌。

紧扣“低碳环保”,打造大旅游产业。建立“一城(鸭绿江历史文化名城)、一带(鸭绿江黄金旅游观光带)、二区(花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区和七道沟风景区)”的旅游发展格局,重点打造“一核五线”。

转型“优势产业”,打造硅藻土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加快硅藻土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项目承载能力。严控原土外流,核报原土开采量,实时动态监测,坚决打击越界开采、非法开采等违法行为。加强硅藻土资源综合利用,重点解决二三级土选矿工艺技术难题,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对二三级土进行精深加工。抓好盼盼集团硅藻泥、硅酸钙板和硅藻土瓷砖、大地远通公司重金属污水处理剂、明盛公司硅藻土改性剂功能制品项目建设。

扩大“开放合作”,打造国家级临江边境经济合作区。积极推动临江口岸国际大桥的建设,为边合区的设立奠定对外“通道”基础;积极推进外引内联,以临江外贸公司为平台,吸引更多的域外企业来临江从事外贸经营,尽快形成边贸企业群。积极向上申报临江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将临江打造成集互市贸易、综合保税、进出口资源加工、物流集散、旅游接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度开放的边境经济合作区。

留住“青山碧水”,打造优美森林生态区。

实施森林生态恢复工程,重点加大了景区、景点、沿江沿路、水源地等区域的保护力度,对4.3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实施禁伐限采措施,年均减少资源消耗1.3万立方米,占正常年份采伐限额的45%。在财政状况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每年从本级财政出资680万元,对禁伐限采区的林场给予补贴,鼓励和支持林业企业和林场职工发展林下各种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开展封山育林工程,投入3300余万元,重点对森林生态脆弱区、重点林区实施封山育林,完成封山育林4668公顷,加速了自然生态系统恢复,保护了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838.5公顷,完成退耕还林配套造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达1104公顷。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发放退耕还林补助金1999.8万元,惠及农户1024户、3141人。

以绿色转型促城市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城。

丰厚的文化底蕴既是临江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资源,更是实现绿色崛起的优势所在。近年来,临江市全力创建鸭绿江历史文化名城,完成了“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建设,启动了陈云公园、“四保临江”战役纪念园建设等工程。“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和陈云旧居已被列入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30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和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伪满皇帝溥仪退位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得到充分修葺和保护,2011年被省委宣传部列为全省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临江的红色旅游逐步成为全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

高起点规划建设好主城区和新城区,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使其成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魅力新城。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全面推进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大退耕还林造林力度,大力实施污染减排,广泛建设公园绿地、环城绿化带、小区绿化、交通干线绿色走廊……一座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气息相互交融,山青水绿天蓝的边陲城市,正逐步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魅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