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白后花园——靖远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纪实
刘川工业园安置区新农村
宽敞靓丽的人民路
靖远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县级行政建制历史,古老的县城也已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岁月。在靖远县旧城区中心,巍然屹立了五百六十多年的钟鼓楼,诉说着往昔,思考着未来。
曾经,多年严重滞后的城市建设,一度让这座古老县城渐渐落伍。如今,雄踞城南的巍巍乌兰山,沿城而过的滚滚黄河,再度见证着这座名邑的崛起与繁荣:靓丽时尚的新城区,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新颖华丽的住宅小区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平整的马路纵横交连,拓展延伸,连接到新建的黄河大桥。碧草如茵,修木成行,水流潺潺,白天一幅画,夜间一道景……
容光焕发的旧城区,坎坷、拥堵、脏乱的四条大街改造一新,平坦、通畅、整洁。陈旧、破败、拥挤的城中村和大杂院,也被规划有序、排列整齐的住宅楼群取代,簇新、漂亮、宽敞。鹿鸣园两侧,颇具繁华都市韵味和现代时尚气息的商业步行街和意大利风情街,传递着创新理念,透露着变革信息。
新城开发带动旧城改造,旧城改造促进新城开发,城市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良性互动。
2014年,靖远县被列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城市建设再度迈开新步伐。
规划引领,重构城镇建设新格局
突出规划引领,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功能配套。
靖远县处于省上规划的“一核(兰白核心经济区)一圈(环兰白经济区都市圈)”城市空间布局框架内,属“环兰白经济区都市圈”和“沿黄两岸带形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
按照“山水园林城市”、“兰白后花园”定位,以规划为龙头,县城为中心,重点乡镇为支撑,着力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县上“多规合一”,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高层次、高标准、高水平设计。编制完成了《靖远县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黄河旅游带总体规划》等6个专项规划和50个村庄建设规划,全面开展城区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城区控规覆盖率30.3%,形成层次分明、交融互补、科学超前的城乡规划体系。
规划创新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文化旅游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水平,通过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功能配套,加快推进东湾、平堡、五合等沿黄、沿路开放城镇带、文化旅游城镇带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经济重镇、特色集镇。
功能品位并重,新城开发旧城改造齐举
坚持完善功能和提升品位并重、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齐举。
全力推动县城格局北移、东扩、西进。高标准建设南滨河路景观带,着力打造集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沿黄标志性景观。加快推进星级宾馆及商业街、客运中心、码头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金域华府、龙润家园、昌泰华源等商住小区建设。
2014年,实施通畅工程15条137.14公里。新建20.31公里白银市沿黄快速通道糜滩至三滩段改扩建工程、平堡黄河大桥及引线工程,总投资1.75亿元,完成投资1.06亿元。
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深入持久开展环境卫生六大整治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制作“创卫”宣传牌46块,整治店外店800家。清理“牛皮癣”广告1200多处,新建垃圾压缩站3处。清洗果皮箱326个,维修更新路灯426盏,增加城区绿化面积83.8亩。提高城镇管理水平,营造整洁文明的城市环境。
四化同步,全面实施城镇带动战略
秉承“四化同步”理念,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
优化农村产业布局,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49家,从业人员3600多人,带动农户2.5万户;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1494家,合作社成员3.8万人,带动农户4.8万户。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蔬菜、林果、畜禽三大支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在干旱半干旱山区重点发展旱作农业和特色养殖,在高扬程灌区重点发展枸杞、大枣、中药材等特色林果、露地蔬菜及特色养殖,在沿黄灌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强化保障,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强化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动城市扩容提质。做好“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人如何留得住”文章,提高城镇化水平。
深度开发劳务产业,加大劳务培训力度。2014年,劳务输转9.69万人,培训农民工1.17万人,创劳务收入14亿元。巩固发展劳务基地115个。查处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58起,帮助农民工收回拖欠工资1429.9万元。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832人,发布用工信息147条,提供就业岗位1588个。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强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2835套14.73万平方米,已竣工交付使用;2014年新建总投资2562万元的廉租住房219套10870.5平方米,已基本完成主体施工;拟建总投资6210万元445套2.35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已全面开工;28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部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