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森林资源 >

湖北:八大新公园串起“绿色”襄阳

时间:2022-08-17 10:36:04 | 来源:襄阳日报

湖北:八大新公园串起“绿色”襄阳

习家池景区风景如画、岘山文化广场规模宏大、紫贞公园高端大气……春节期间,我市新开放的八大新公园游人如织。从深圳回家过年的陈先生感叹:“襄阳更绿了,也更美了,变化太大了。”

2014年,我市主城区共新增绿地面积220万平方米,人均新增绿地1.5平方米。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2000米见水,一座富有浓郁文化内涵的山水园林城市呈现在市民眼前。

以人为本还绿于民

岘山文化广场位于城市“绿肺”南部山麓、环城路旁,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园区规划中的一块,早已出让给一家省直单位拟建住宅楼。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出巨资收回出让地,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市民,在这块“风水宝地”建设一个供群众休闲健身的大型文化广场。

紫贞公园,园区面积600多亩,位于樊城区的核心地带,雄踞城市两条主干道之间,毗邻万达商务圈,紧靠诸葛亮广场。20多年来,这块绿地被众多开发商相中,但是,政府还是毅然决定建设公园。

“城市建设不是目的,让生活在城市的人感到幸福、感到舒适才是根本。”基于这一理念,近年来,我市在谋划布局建设项目、科学安排建设时序时,把兴建公园绿地景观作为“民生工程”排在第一位,推进绿化广场和社区公园、小游园建设,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居民对绿色环境的需求。

文化引领古城新韵

让襄阳人真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我市在公园建设中时刻以“强烈的文化意识”为引领,力求通过一园一景、一草一木、一水一物彰显襄阳文化。

襄阳公园长春景区则设置“春晓”以及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雕塑,取自襄阳风景名胜的“襄阳八景”地雕铺设在人行道上。长门遗址公园紧扣历史遗址保护功能定位,修建古战船,恢复长门码头,以城楼和古城墙为依托,建设青少年军事训练基地和遗址纪念广场等设施,展示古代军事文化。习家池以习氏宗祠等文物为核心,恢复有文献记录的园林环境,形成文化内涵深厚的文物保护区。临汉门公园凸显王祥卧冰求鲤的典故。滨江路西延伸段则凸显老龙庙和镇铁牛的遗迹。

在公园建设中,我市坚持借景造景,与城市景观资源融为一体,形成大景观体系。临汉门公园南依古城墙、北临汉江,将两大城市景观“名片”联为一体,构成了层次清晰、内容丰富、风景秀美的滨江风景带。岘山公园背靠南部山体、毗邻内河南渠,携山的苍翠、借水的灵动,构建了一个得山望水的休闲文化广场。

建设部门充分尊重自然原貌,慎砍树、不填湖,利用现状地形、树木、水体,重在提升改造,丰富植物景观和季相、林相,营造自然景观。同时,凸显生态低碳理念,硬质铺装部分大量采用透水砖等节能环保材料。

用心打造精品园林

园林建设需要精雕细琢、精心打造。市建设部门从项目设计、建设流程、生态效应等方面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力求建成精品。

高点定位,确保设计高品质。比选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和广州美院等国内知名设计院所,确定最佳设计方案。聘请东方园林等大公司来襄参加园林绿化建设。同时,每一个方案都经由本土专家把关,市政府领导和市长办公会多轮评议和审查,确保充分吸纳襄阳地气,独具襄阳特色。

严格管控,让精品工程落地。在工程建设中确立整体设计的原则,将绿化项目视为市政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统筹考虑绿化建设和道路配套诸要素的有机融合,实行同步设计、同步招标、同步施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节约了建设成本。

用最少的投入建最好的公园。从规划设计到具体实施,建设部门都坚持生态环保集约可持续理念,力争用较少的投入建最好的公园。岘山文化广场原本就有一片水塘,我市进行修复整理,形成大水面,并且恢复历史上的名称“响水潭”。紫贞公园原本有几片枯塘,通过精心设计,建造出5万平方米的中心城区最大的人工湖,远期将与城区主要的内河大李沟贯通,实现灌注、养护、景观用水的自体生态循环。月亮湾湿地公园凭江而建,景区依托月牙形江滩进行整理,形成美景。在公园植物栽种上,选择紫薇、女贞等本土树种,避免大树进城和高价采购,美化了景观,节约了成本。

以人为本,兼顾服务功能。在道路交通重要节点,利用原有地形建设地下停车场,既满足旅游车辆的停放,又大大缓解该地段的交通压力。在硬件设施上,因地制宜修建可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休闲、运动、玩耍的区域,将公园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卫生间等外移,建在路边,满足市民需求。制作各具风格的指引牌、提示牌等公园标识系统,方便市民休闲娱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