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巷寻春之旅 到私家园林寻找春色
老城区民宅客厅中摆放的杜鹃。摄影张卓君
小秦淮河畔,绿柳冒新芽。摄影张卓君
今年的春天,好像来得有些晚。小巷幽深,鲜见桃红柳绿。春天在哪里?别急,本期“扬州地理”,我们开启“古巷寻春”之旅,首先带您来到扬城寻常巷陌,看一看藏于私家园林中的盎然春色。
爱园旧址千年枸杞迎接春天
天气还有些微凉,东关街的行人熙熙攘攘,除了一些店家门前的绿植,到处都是深沉之色,鲜见春意。“春天早就到了,是你没有发现。”经扬州草根文化名人、民间导游吴德祥指点,记者来到雅官人巷寻找春色。
东关街雅官人巷,因清代康熙年间出了位刑部主事汪懋麟而声名鹊起。他的寓所即雅官人巷爱园所在,当初园内有假山、墨池、朱砂井、十二砚斋、百尺梧桐及千年枸杞。汪懋麟读书的地方,取名百尺梧桐阁,其著作亦取名《百尺梧桐阁集》。相传乾隆南巡驻跸扬州时,曾幸此园,并书一联“百尺梧桐阁,千年枸杞根”赐赠。而今天我所寻之处,正是爱园旧址,即在今东关街雅官人巷14号的“旅游人家”。
叩开院门,竟发现满院子春意盎然,绿植盆栽均造型优美,让人流连。主人葛老先生甚是热情,主动介绍其院内的布置。虽然爱园早已不复存在,梧桐树亦早已枯萎,但这小院颇为清静幽雅,前院东边仿造旧时爱园,砌了一个圆形月洞门,上书“墨池”二字,池内两株不同品种的桂花,虽花期已过,但绿叶葱葱,生机勃勃。前院西南角,有一棵高大的枇杷树,颇有当年百尺梧桐的风范,虽无百尺,繁茂的枝叶却也覆盖了半个庭院。女主人介绍,这棵枇杷树很是多产,每年都结几百斤果实,与左邻右舍分享。
转到后院,葛老先生指着东北角一棵粗壮的树干告诉我,这就是当初汪家爱园的那棵千年枸杞根。因他们家的屋子所处位置,正是当年爱园一角,所以这棵千年枸杞得以保存下来。如今,它正在迎接属于它的第N个春天。
葛老先生讲起园子的历史,从前爱园面积很大,三和四美酱品厂的厂房就建在爱园的旧址上,不过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园林的痕迹了。只有在路拐角处露出的些许墙砖,让人依稀感觉到好似曾有个园林存在过。
说起爱园得名,还与汪懋麟的孝顺有关。葛老先生说:“雅官人巷《扬州画舫录》写作‘哑官人巷’,到同治年间的《扬州府治城图》才写成‘雅官人巷’。”哑官人传说就是汪懋麟,出身盐商之家,生于明崇祯年间。清顺治初,清军破扬州城,汪懋麟母亲投井自尽,年幼的汪懋麟哭哑了嗓子,后来人们称他为“哑官人”。清兵屠城和母亲投井,对汪懋麟刺激很深。他后来的苦读和耿直,以至于仕途多舛,辞官返乡,大概都与幼年的遭遇有关。爱园的得名,也与他对母亲的追怀有联系。
为恢复爱园,葛老先生花了不少心思。正是由于葛老先生的细心呵护,才使爱园被更多人所知晓。“葛老,您这园子真好!要不是您这恢复改造,我们都不知道扬州还曾有爱园这个私家园林呢!”慕名而来的五里庙社区居民边参观边赞叹,“这老园子经过行家一收拾,真是旧貌换新颜。”
祥庐杜鹃花开得正旺
在古巷寻找春色,自然少不了东关街著名的“祥庐”,据说,不少游客特意寻来此处。推开祥庐的柴门,只见满园春意,杜鹃花开得正盛。园中最精致的要数那座小红桥,红的栏杆,大理石的桥板,对面三阶,连接着小院子和东南角的半角亭。亭上绕满了爬山虎和凌霄的枝蔓,一些细嫩的枝条就垂下了檐口,似流苏。
半角亭的抱柱上楹联是:鹃开花弄影,琴弹鱼跃波。主人介绍,楹联中“鹃、开、琴”镶嵌有园林主人、主人妻子及女儿的名字。杜家是东关街的老住户,园主人杜祥开从小爱好园艺,对园林艺术很有研究,将南派园林的精华融于方寸之地。
见过这园子的人,常常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其精巧之处从八角门开始,巷子没有多宽,门还要窄一些,一来是地貌所致,二来也体现了扬州传统民居中私家小园林的特色。
开春之后,祥庐门庭若市,好不热闹。杜祥开介绍:“这不,刚刚送走两拨客人,最忙的时候一天能接待十几拨。”来这里参观的不仅有本地人,还有浙江、湖北、上海等地游客,连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的旅行者都曾来拜访游玩。
这个时节,祥庐里开着红艳艳的茶花,小水池边的迎春花已经抽出嫩芽。这里的一草一木、亭台楼阁之中,无不散发出暖暖的春意。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