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色艳的高山杜鹃路在何方?
杜鹃花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西施”之美称。高山杜鹃是杜鹃花中的常绿阔叶种类,以其优雅的株型、浓绿的叶片和由无数朵小花组成的球形花冠花大色艳、娇艳欲滴而赢得世界人民的喜爱,在国外被作为观赏盆栽、庭院绿化、园林造景甚至鲜切花广泛应用,大至公园小到居家庭院,处处都有高山杜鹃的身影。
近年来,高山杜鹃也是颇为吸人眼球的年宵花新品,而昆明斗南花卉市场销售高山杜鹃的商家屈指可数,看新奇、问价格的人多,真正购买的人少。经中国园林网特约记者了解,多数商户不愿销售高山杜鹃的原因主要是:生长速度非常慢,培植管养成本高,市场未打开就不敢贸然进货。昆明斗南盆花苗木种植批发基地一老板告诉中国园林网特约记者:“高山杜鹃从试管苗培植到开花花至少要5年时间,而昆明的土地租金、人工费等较高,我们公司的土地租每年每亩6000元,而要培植优质的高山杜鹃,每亩土地只能摆放100多盆,因此每盆仅分摊土地租金的成本就高达60元,加上人工费、肥料、农药等资材管养成本和死亡等损耗,生产成本是非常惊人的。”
生产成本的高投入,最终导致高山杜鹃价格昂贵难以在市场推广。中国园林网特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冠幅1.3米和0.7米的盆栽高山杜鹃培育周期大约在5—6年和8—9年,在市场上的零售价格分别在2600—2700元和1200—1500元之间。对此,商户李海兵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高山杜鹃的价格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就我自己来说,我肯定会选择购买四季玫瑰、兰花等,如果非得要卖高山杜鹃,得给我一个非买不可的理由。”
导致高山杜鹃叫好不叫座的原因,除高山杜鹃培育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导致市场价格偏高外,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李志斌研究员认为政策导向、认知因素、技术水平及经济状况等多种原因均有影响。“我国近几十年经济发展迅猛,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随着物价的升高,生活成本也增加了许多,对大多数人来说,花几百块钱买盆花卉绿植来实现这样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还不太现实。”李志斌说。
据李志斌介绍:杜鹃花种类繁多,仅野生资源就有1100多种,杂交品种和园艺栽培品种更是数不胜数。虽然野生高山杜鹃占据杜鹃花种类的三分之二之多,但因其大多生长于人烟罕至的深山老林中,人们难得一睹芳容,因此对杜鹃花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杜鹃花中落叶的映山红亚属的一些种类上。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从国外进口的盆栽高山杜鹃在市场上的出现才开始走进普通市民的视线。据了解,目前能够投放市场的高山杜鹃商品花少,主要供应广州、上海、北京等市场,因此市民的认知度较低影响市场的推广销售。
李志斌告诉中国园林网特约记者:高山杜鹃与普通的落叶小杜鹃虽然同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但生理特点和生长习性差别巨大,繁殖和栽培技术要求比普通的落叶小杜鹃更高,无论是育种、繁殖还是栽培管理,每个环节的技术都有相对更高的难度。从企业生产的层面上来说,由于国内对高山杜鹃的研究起步晚且不够深入,对其生理特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知识体系,虽然国内现在不乏高山杜鹃育苗企业,但掌握了从育种、繁殖、栽培全套技术的企业屈指可数,能拿出精品上市的更是寥寥无几。同时我国长期以来在高山杜鹃的野生种类分布情况调查和分类上做了大量研究,但在育种和栽培方面研究却不够深入,缺乏针对盆栽观赏和适宜城市绿化的优良品种及早、中、晚花期的错季销售品种,在栽培技术的研究方面也还缺少针对生产企业、景观应用及家庭居室内的管理技术规程。
李志斌表示:我国的高山杜鹃产业要立足长远发展,还需要与国际紧密接轨,要打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走向国际市场。从消费者的层面来说,缺乏栽培管理措施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获取这方面知识的渠道也不多,管理起来有一定困难。高山杜鹃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完成这个由高端消费向平民消费的转型还需要时间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