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财政奖补20亿 两年造林100万亩
赵立新在河北香河算得上是一个造林大户,做苗圃生意已有十几年。1999年,她从当地两个村的村民手中承租了103亩土地,签订了70元一亩、30年不变的合同。
近几年,随着苗木市场的火热以及各级政府对生态建设的重视,赵立新又陆续流转租赁了几块土地,以大户经营的模式搞起了专业绿化及高端苗木种植。到目前为止,赵立新在香河承租的土地加起来已近800亩。
为了加快造林绿化步伐,香河在2014年创新了一些造林新模式和新机制,并拿出2亿元财政奖补基金。
从数据上看,成绩斐然。据本刊记者查询的数据,香河在2014年春季的几个月时间里就造林5.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3年底的23.1%跃升至2014年底的33.8%,一年提升了10.7个百分点。
河北为何大造林
香河在2014年的造林热是整个廊坊,甚至是河北的一个缩影。
2014年河北开始实施“绿色河北攻坚工程”,确定了“每年造林绿化42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1个百分点”的目标。根据这个目标,2014年河北环首都的4个市14个县需造林70万亩。
而2015年,河北省全面启动环京津三个100万亩成片森林建设工程。此外,河北省正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实施《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工程规划》,扩大河北省生态用地规模。
在这样的背景下,廊坊在2014年提出“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的目标,全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本刊记者获悉,廊坊各区县对植树造林很重视,各地都是“一把手”亲自抓。
河北对绿色的渴望,一方面是因为残酷的现实环境,另一方面,接受本刊采访的多位人士坦言,河北下大力气抓绿化是因为“真的很重视”。据本刊记者了解,2014这一年,河北省领导对林业工作部署、调研、批示达300余次。
两年造林100万亩
在河北实施“绿色河北攻坚工程”之前,北京在2012年就早已开始据称是北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平原绿化工程,当时预计总投入300亿元以上,四年内造林100万亩。
而要打造“平原森林城市”的廊坊提出了更宏伟的目标:在两年内完成造林100万亩造林任务。这比北京的行动缩短了整整两年,并且廊坊提出在环京津边界的绿化工程中,质量要达到或超过京津绿化水平。
历史上廊坊的生态环境并不太好,永定河、潮白河、大青河等河流的多次泛滥改道和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960万亩土地中,沙化盐碱化面积达到300多万亩,新中国成立时廊坊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2%。
廊坊的造林绿化在2002年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原因在于当时的农林局调整为农业、林业两局分家,再加上2002年退耕还林的全面实施,以及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等工程。这使得廊坊自2002年起,每年平均造林面积能达到30万亩。
2006年廊坊曾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区)”。据《廊坊日报》当时的报道称,廊坊5年造林160万亩,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在2006年之后,廊坊每年造林变缓,基本在每年十几万亩,“主要是更新,新造的少。”
财政奖补20亿元
造林最难的就是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近几年,种植用材林比较收益偏低,影响了群众投入造林的积极性。
廊坊市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为了完成两年造林一百万亩的目标,廊坊市曾派人去山东滨州、德州、青岛等地学习经验。此外,为了实现“群众得利,企业受益,社会得绿”,廊坊各县(市、区)加大了财政投入造林的力度,政府花钱“买生态”、撬动社会资金投入造林。
然而,这么大面积的造林也考验着各县(市、区)的财政实力。2014年,廊坊市财政总共投入了资金近20亿元。以三河市为例,2014年三河的造林很多都是属于一次成林,财政支持大。廊坊林业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介绍,三河这种财政大投入的模式在一些经济稍差的县就推广不起来。
据赵立新透露,2014年她新签订的500亩土地租约是镇政府主动找她合作的。“镇里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多次找我,让我把土地承租下来,跟我说现在是京津冀一体化,又要治理雾霾,绿化肯定还要大发展,而且这回还有补贴。”赵立新说,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苗圃生意,又是本地人,碍于面子,就答应下来了。
赵立新所说的补贴,是廊坊各县区按照自己的情况各自定制的。按照香河县政府制定的2014年植树造林奖补办法,赵立新承包的500亩土地涉及3种不同的奖补标准。第一种是按照50亩以上的以育代造苗圃、农林田网、速生林,每亩给予一次性苗木补助800元。第二种是赵立新承租的主干道两侧的景观林带,这种的补贴是按照按每亩60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第三种是属于主要交通干线节点游园,按照每亩两万元给予一次性补贴。
另外,为了走出年年种树不见树的怪圈,香河2014年对植树造林的奖补程序也作出了规定,需要等验收部门出具验收报告,合格之后才给予补贴。
以绿化换土地
政府帮助解决土地,还给了补贴,但是赵立新并不觉得这是一笔合算的买卖,甚至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