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原网
您的位置:首页 >森林资源 >

江苏海门:绿韵东洲 生态江城

时间:2022-09-14 12:36:03 | 来源:新华日报

江苏海门:绿韵东洲 生态江城

如果说“江海门户”之称和“金三角上小浦东”的美誉注解了海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社会经济,而省级园林城市荣誉的获得更为这座江风海韵的生态之城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作为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故里,海门经济社会的繁荣同样诠释了勤劳能干的海门人民实业兴市的实干精神,而与此同时,他们留住了青山绿水,他们塑造了城市特色风貌、提升了城市空间品质、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

近年来,海门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美化提升,按照“绿韵东洲,生态江城”发展定位,全力推动“江海特色现代文明的花园城市”建设,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为具体工作抓手,全市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发展态势。创建园林城市主旋律带动了建设生态家园的“大合唱”,全市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兴建公园、沿路造绿、依河布绿、拆违添绿等多措并举,园林城市的风貌已然显露。

近三年来,海门市累计投入绿化建设养护资金3.7亿元,城市绿化形成了以公园滨河绿地为核心、道路防护绿化为纽带、街区庭院绿化为基础的新格局。截至2013年底,该市23.5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绿化覆盖面积94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04%;绿地面积88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7.66%,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8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3平方米。“市民出门500米到达绿地,10分钟接触自然”的天然“绿色消费”惠及千家万户。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勾勒城市绿化蓝图

2006年,海门市编制了《海门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立足于“江、河、城、林”并存的自然基础,迅速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降低对自然生态体系的影响,保护市区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努力形成了“一脉、双环、一圈八廊、十园”的绿地格局,逐步营造具有江风海韵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2014年6月,《海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获省政府批准,不失时机地启动了新一轮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城市绿线划定工作,新的绿地系统规划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综合协调城市及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从绿地景观、绿地效益、绿地文化三方面着手,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在更高起点上确立了园林绿化发展蓝图。

加大公园绿地建设

打造城市绿核

按照“市民出门500米到达绿地,10分钟接触自然”的建设要求,海门市更加注重城市历史文化元素、公园功能定位等与公园建设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公园的文化品位,凸显便民、惠民功效。先后建成了东洲公园、快活林、江海风情园、滨河广场、映翠园、听月湾等一大批公园绿地,确保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3平方米。目前,江海文化公园、东洲河景观带、青年公园、东方绿园等一批综合性公园绿地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之中。

做靓道路绿化景观

打造城市绿轴

坚持科学规划,对每一条道路,都根据其性质、规模,因地制宜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坚持优质施工,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管理,强化工程考核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坚持管养到位,针对道路上植物生长特性,加强市区绿化养护,采取及时补植、修剪、加大支撑、设置围桩等保护措施,保证成活率。坚持突出特色,在不同道路选用不同特色的本土或适生树种,地被植物运用多层次多手法的种植方式,凸现景观的层次变化,乔、灌、草合理配植,乔木以常绿树种为主,适当配以落叶树种,地被植物丰富多彩。目前市区形成了张謇大道、北京路、长江路、南京路、富江路等多条各具特色的道路绿化景观带,成为了贯穿城市发展的道道绿轴。

增加社区公园面积

打造宜居家园

近年来,在统筹社区绿化规划的同时,海门还通过在老城区采取拆违建绿,增园添绿及见缝插绿等手段增加城区绿化,在老城区新建多个小游园,得到市民的大力支持和广泛称赞。新建小区建设过程中,严把小区绿化方案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及竣工验收关。近年来,先后建成了海德花园、运杰·龙馨园、中南世纪城、江城逸品、龙馨家园等一批居住区,运杰·龙馨园、中南世纪城(一期)等5家单位获“省级园林式居住区”。同时本着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思路,积极推广屋顶绿化,建成了北上海经典广场、贵都之星等小区屋顶绿化。在打造宜居家园的同时,海门市还积极提升单位绿化水平,打造宜业环境。各单位通过拆墙透绿、拆违建绿、有效利用空置地和实施立体绿化等手段提高单位绿化率。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先后有海门市人民法院、海门市人民检察院等11家单位获得“江苏省园林式单位”称号。

强化生态保护

标本兼治建设美丽海门

在推进园林式城市创建过程中,该市在生态环境治理、古树名木保护、城市古迹保存、市政设施建设等方面齐头并进,成效明显。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重点实施了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置全覆盖等十大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3.75%,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实行清洁生产,否决和关停不符合环保政策的化工企业,实行滨河绿化建设,水体生态保护良好,水体岸线自然化率为84.66%;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51”行动,努力打造“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城市环境;积极实施以能源结构调整、扬尘污染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蓝天白云工程”,减少大气污染,提升空气质量。注重湿地资源保护。黄海之滨的海门有海岸线25公里,有滨海湿地1.95万公顷、黄家港湿地60公顷,该市制定了《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方案》,为加强湿地保护,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保护湿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指导。加强古树名木保护。2010年,该市制定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古树名木的管理制度,对城市古树名木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建立古树名木档案,明确管护责任,划定保护范围,统一挂牌管理,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率100%。开展文化古迹保护工作。该市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立文物保护实施项目库。先后对全市范围内1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3家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确了保护范围及措施;划定余东老街、大桥镇清代民居、张謇故里祠堂旧址为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制定保护规划方案并对古镇进行了保护修缮,境内“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的蛎岈山被列为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海洋公园。

做精城市绿地设计,做足亲水生态文章,做美水系景观实效,美丽富饶海门正向国家园林城市目标阔步前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