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布巴图夫妇:治沙造林标兵
图布巴图正在种植梭梭资料图片
每年春天,在额济纳旗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总能看到两位老人身背水壶、手拿铁锹、埋头苦干的身影,他们是图布巴图和陶生查干夫妇。
1983年,图布巴图主动申请回到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西部的家乡古日乃苏木工作,亲历了家乡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的肆虐,古日乃湖外围的绿洲面积逐渐缩小,他下定决心要为保护家乡生态环境尽一份力。2002年,图布巴图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留在生活条件艰苦的古日乃,夫妻二人一同走上植树造林治沙之路。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固执的图布巴图从来没有动摇,老两口省吃俭用,拿出家里所有积蓄用来购买树苗,拉起一道10多公里长的围栏,围封2000多亩荒漠,开始植树造林。春天风大,老两口把梭梭苗泡在水里,等风势减弱时,抢时间栽种,常常累得喘不过气来。夏天是梭梭苗补水的季节,沙漠中的气温高达45摄氏度以上,他们顶着烈日一趟趟拉水浇灌。别人种梭梭一年只浇一次水,为确保苗木成活率,他们要浇3次。多年来,老两口已累计投入80多万元,围封荒漠的绿化率达到80%以上,成片成活率达到500余亩。2011年,图布巴图荣获额济纳旗“治沙造林标兵”荣誉称号。
在绿化造林的同时,他们还不断尝试肉苁蓉的人工嫁接效率,成功实现后为该地区的牧民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目前,当地牧民通过种梭梭嫁接肉苁蓉,每户年均纯收入达4万元。
由于长期野外作业,老两口的面庞被大漠骄阳烤得黝黑,双手皲裂如同树皮,手指和手背上都贴着泛黄的胶布。2010年,图布巴图生了一场重病,两次手术后医生叮嘱他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可是在家休养一个月后他们就又一次回到了绿化治沙的阵地,他们放不下心爱神圣的古日乃湖,更放不下自己亲手栽种的这片绿洲。
2011年,妻子脑出血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儿女都在距离家乡近300公里的旗政府所在地工作,无法日夜照顾。4年来,执着的图布巴图,在悉心照顾老伴的同时,仍然奔忙在种树的事业上。2012年旱情严重,即使是老伴生病也没有向亲朋好友借钱的图布巴图,竟然为了打机电井从亲戚那里借了3万元。坚持、努力,换来越来越多的牧民自愿加入到了绿化治沙的队伍中,开始和图布巴图一起植树造林,精心呵护沙地上那一抹珍贵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