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竟:绿道规划实施 重在统筹管理
绿道的概念在美国刚出现时,出发点是生态本位的,其功能包括连通生态绿地,野生动物保护等等,比如它的宽度要考虑野生动物迁徙,但现在我们谈绿道大多是从人出发的,比如建设自行车道、考虑健身等。怎么理解这两种观念之间的差异?
罗竟:绿道的功能并不是单纯的人本位或者生态本位,而是整合自然利益与人类需求。旧有的城市发展模式,更多注重满足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忽视了城市中动植物物种的生存需求和生态过程的存在。绿道通过改善绿色空间的连接度,缓解城区内自然地块的破碎程度,进而改善城市居民通过城市绿地进行移动的条件,增加人亲近自然的机会。
此外,通过对城市中原本具有线性要素特征的自然景观或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体保护,恢复资源本身内在的关联性,既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保护,也利于城市居民快速而便捷地在绿地中游览。将一片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可以让废弃地既作为自然的土地获得重生,又作为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场所而具有活力。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真正具有活力的场所包括人气和自然生态两方面的活力。
求知:我们在街头采访时发现,普通人对绿道的认识常与对非机动车道的需求经常混淆在一起,绿道与非机动车道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罗竟:造成这种认识错位的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的大城市非机动车道逐渐减少,满足不了非机动车人群的出行需求,听到“绿道”这个新概念时,就会引发其对非机动车道的需求,绿道建设对非机动车出行有帮助,但不能完全取代非机动车道。
实际上两者功能不一样,绿道承担休闲游憩、运动健身、连通主要园林空间以及日常生活的通勤等多项功能。而城市非机动车道主要承担市民日常工作、学习和出行的通勤功能,是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之间人口流动的工具之一。虽然其两侧也具有绿地,但通常不承担休闲游憩的功能。
因此,绿道中的自行车道与城市非机动车道不应混为一谈,更不能简单地将非机动车道的一部分换装颜色并印上绿道标示,就将其宣传为绿道。但是,在特殊情况下,由于城市建成区内土地空间的有限,设计师在可利用空间局促的路段或区域,为了保证绿道中自行车道的连贯性,对城市非机动车道进行借道,但这只应作为一种权宜之计。
求知:中国很多地区的绿道现状是“规划容易实施难”,图纸上看起来很棒的绿道实际体验起来往往感觉打了折扣,原因在哪?
罗竟:关键是统筹管理,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通过在土地使用条例和土地获取计划中给予绿道以最高的优先保护级别区域内的7个郡,很好地发展出了一个现今在北美地区综合性最强的区域绿道系统,可见政府的统筹和监控非常重要,这里的统筹包括纵向统筹,上级别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统筹,即将区域、城市和社区三个层面的绿道规划逐级控制和落实。还有横向统筹,省份之间、城市之间、以及社区和社区之间的协同行动,使得绿道能够得到良好的衔接和网络化的延伸。
规划可以在短期内完成,但实施绝不是一朝一夕,必须有耐心,以美国威斯康辛州东南部环境廊道规划为例,其专门成立的威斯康辛东南部区域规划委员会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协同各个地方政府努力对当地绿道进行保护。这份努力的结果就是为当地保存下来了从城市延伸到城郊再到农田的绿道网络,直到今天。
求知:修郊野绿道容易,修城区绿道困难,很大原因在于城市密集度高,绿道建设难以找到用地,怎么解决中心城区绿道的用地问题?
罗竟:我觉得在中国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中国当前还处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许多城市还处于空间扩张和整合过程当中。因而较之许多发达国家开发饱和的城市而言,中国这些城市中规划绿道拥有独到的用地先天优势。市区内的绿道用地可以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统筹并以城市绿地的用地规划形式进行预留。
决策者需要认识到绿道的重要性,对现有用地资源进行整合,如果城市已经有了绿地和公园系统的建设基础,围绕现有的城市绿地系统和土地资源,选取合适的开放型线性空间进行游憩化和生态化的整合,是一个经济高效的办法。例如在新加坡的绿道网络规划中,那些城市用地当中被公认为经济价值潜力较低的用地成为绿道发展用地的首选。
实际上,将已经开发完成的其他类型用地置换转换作为城市绿地的绿道,不得不面对开发成本和管理机构不同等方面的难题,这个问题在美国也存在。而根据美国绿道规划发展的经验,在规划出现矛盾时给予绿道规划建设以较高发展优先权,能够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这方面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在政府各个层级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和沟通机制。
扩展阅读:
什么是绿道?
绿道概念起源于美国,广义上是为低碳、绿色交通生活方式提供载体的活动空间,狭义上是以绿化为标志、满足人们休闲、运动等需求的慢行道路系统。
武汉为什么要建绿道?
生态宜居——绿道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绿色出行——绿道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竞争力,改善城市慢行环境,促进市民绿色出行,从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轻交通污染;
旅游经济——绿道建设能够拉动旅游消费,扩大内需,同时还能提升沿线土地价值,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武汉绿道实施情况
截至2014年底,武汉市相继在蔡甸后官湖、经开龙灵山、江夏青龙山、张公堤公园、东沙湖等地区建成绿道总长约566公里,其中市域绿道长374.1公里(其中市域绿道主线11公里);城市绿道长132.3公里;社区绿道长59.6公里。
2015年绿道建设重点
汉口地区:张公堤连两江江滩绿道环;
汉阳地区:月湖—墨水湖片绿道;
武昌地区:环东湖绿道;南湖—野芷湖环湖绿道。
新城区:青龙山—梁子湖绿道;后官湖—龙灵山绿道;金银湖—府河湿地绿道;后湖—木兰山绿道;环柴泊湖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