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互联网+”成就桂花大产业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这里桂花资源丰富,素有“香城泉都”之称,其桂花在品种数量、古树数量、基地(种植)面积、鲜桂花产量、桂花品质等5个主要指标上均居于全国领先位置。近年来,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注册了地理标志商标的咸宁桂花香气四溢,桂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花经济”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咸宁市桂花栽培历史悠久,相传早在2300多年前,诗人屈原途经咸宁,就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如今,咸宁市所辖四县一市一区45个乡镇都分布有桂花,拥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4大品种群近30个桂花品种。其中,咸安区是全国最大的桂花集中产地,被命名为“中国桂花之乡”。
然而,身处“桂花海洋”中的咸宁人,早些年并没有意识到可以通过打造咸宁桂花品牌来推动整个桂花产业的发展。直到2011年,咸安区工商局商广科的同志去湖北省工商局参加业务培训,才认识到注册地标、创建品牌的重要性。
随后,咸安区工商局请示市政府协调林业、文化等部门,与工商部门共同组成咸宁桂花地理标志商标申请注册工作组。2012年1月,咸宁市桂花协会成立。2013年7月,由咸宁市桂花协会申请注册的咸宁桂花地理标志商标获准注册。
咸宁桂花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后,品牌效应迅速显现。鲜桂花的销售价格从每公斤8元左右上涨到每公斤18元左右,桂花树两年生小苗木的销售价格也从每株几角钱提高到每株一块多,桂花给咸宁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农民们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一亩地可以产出20万株桂花树小苗木,那么这亩地带来的年利润将高达20多万元,而将同样的土地用来种植稻谷,每年最高只能获利1500元。尝到了“桂花经济”的甜头后,咸宁的很多稻谷种植户纷纷改种桂花。
目前,在咸安区桂花镇,70%的农户都在种植桂花。“我家今年4万多株桂花苗绝大部分已经卖完,有了这几年卖苗的收入,我准备给儿子买一辆10万元左右的小车。”桂花镇鸣水泉村村民吴汉民说。
为了帮助农民做好桂花鲜花、干花及苗木商品的营销推广工作,咸宁市桂花协会和桂花镇政府专门邀请专业人员来到桂花镇,指导农民利用“互联网+”模式销售桂花产品。
借助网络,咸安区桂花产品直接对接全国市场,销量大幅攀升。2014年,该区桂花产品的销售额达到2亿元。网络同时为咸安区带来了桂花苗木产业的整合发展,以前农户们难以接手的大订单,现在可以通过多家苗农合作完成。
在桂花镇柏墩街,村民顾明祥家门前堆满了各种桂花苗木。他表示,如今网络销苗已经成为热潮。“仅去年,我就在网上销售了66万株苗木,收入达50余万元。”顾明祥说,“苗木主要是自家产的,也有少数是帮别人代卖的。”
现在的桂花镇拥有中国邮政、顺丰、中通、圆通、申通等各类快递公司10余家,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事。“一个乡镇聚集这么多的快递公司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在中通快递公司上班的一个小伙子介绍说,“桂花镇这几年的桂花苗木销售特别火,许多苗木都是通过我们公司发的货,遇到销售旺季,我们根本忙不过来,晚上还要加班到十一二点。”
桂花镇的桂花苗木为什么如此受欢迎?该镇桂花种植大户何胜利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桂花苗木的品种多、成活率高、品牌知名度大,正是出于对咸宁桂花品牌的信赖,各地的客户才点名购买我们的苗木。”
如今,桂花镇的桂花产业链又开始向乡村旅游、工艺品制作等领域延伸。“闻桂花香,尝农家菜,品原生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正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出去,而利用桂花资源发展观赏盆景、桂花食品等产业也正在当地兴起。
“以前小打小闹的桂花买卖现在变成了闻名全国的桂花产业,村民们忘不了当年在咸宁桂花地理标志商标申请注册工作中付出艰辛努力的工商干部!”咸宁市桂花协会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