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徽州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景观
史上偏远封闭却又景色秀美的徽州,为因战乱等原因形成的南迁人口提供了重要的迁徙地。在徽州境内,他们聚族而居、举族迁居形成众多的古村落。东晋至南宋,中原移民建立了人皆古质、俗尚真淳的早期村落。南宋经元至明中叶,徽州社会经济文化稳定发展,相应地徽州古村落经历了稳定发展期,农耕社会、习尚知书是其基本特征。随着徽商的崛起,明中叶至清中叶徽州古村落进入勃兴鼎盛期,富接江南、宛如城廓的村落盛极一时。晚清受徽商失势、太平天国时期战争等影响,徽州古村落趋于衰落。之后一度沉寂,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不少有影响的徽州古村落如呈坎、棠樾、西递、宏村等以其保护完整、真实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重新受到世人瞩目。
幽美的田园景观
徽州古村落,大都以天然山水为依托,选择诗意栖居之景观环境。徽州丘陵地带,万山丛立,民俗认为“山厚人肥,山清人秀,山驻人宁”。这样,徽州村落选址大都利用天然地形,或依山傍水,或背坡临流,或枕山面水,或依山跨水,而且开窗见山、槛外是水。因此不少徽州古村落享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如黟县碧山村沿山麓展开,背靠连绵的青山,前临开阔的田野,农夫耕田、妇女纺织、牧童放歌,一派浓郁的田园牧歌情趣。又如“山深人水觉,全村同在画中居”的宏村,山青水秀,有九曲十八弯的人工溪流,村中开挖的月塘,村头的南湖,如同明镜一般,把宏村粉墙灰瓦的民居,浓荫的古树,浮游的鹅鸭,映衬得如同图画,显示出宁静村居的幽美。有着“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朱熹)的美誉的呈坎村,村北有竹金山为峙,西有葛山为护,溪河自北而南从村东环绕而过,真是“山水缭绕,风景中和”。
如诗如画的园林景观
徽州古村落大多有各样的园林,如水口园林。水口在古徽州具有浓厚的风水色彩,一般位于封闭或半封闭的村落空间入口处,大多是两山夹溪的位置。风水说认为“水本主财”,因此“水出处不可散漫无关锁”,为了留住“财气”和“富气”,保佑全村兴旺,大多人为地在水口增设“关锁”——小桥、亭、堤、塘等水口建筑,并与周围绿水青山融为一体,形成徽州水口园林。历经数百年,仍有不少水口园林得以幸存。如黟县南屏、西递,歙县唐模、许村、棠樾、雄村。
书院园林,歙县雄村的竹山书院濒江而立,位于雄村之端,凌云阁、清旷轩、曲廊、平台等建筑,布局曲折、富有变化,满院的丹桂红榴修竹,堆叠其间的太湖石,颇得扬州、苏州园林之雅趣,置身其境悦情怡性激文思。黟县的南湖书院、绩溪的桂枝书院、休宁的还古书院等都是园林化的书院。
庭院园林,小巧玲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充满了诗情画意。庭院园景布置,追求精巧、凝炼、淡雅,一般以鱼池为骨架,以带美人靠的回廊穿插,并用漏窗丰富层次,适当点缀花木、庭石、盆景,园景则高度写意化。如既有大型私家园林唐模“檀干园”,也有风趣雅致的宏村“德义堂”水园,还有西递庭院深深的“西园”。从不同层面反映徽商夸耀富有、退隐官宦的闲情雅致和读书人虽居陋室而格调高古的不同心态。
徽州古村落还有不少园林性建筑。如亭,徽州有“三里一路亭、五里一茶亭”的说法。路亭、茶亭点缀于青山、秀水、田园之中,联想古时徽州人在路亭惜别远行经商的亲人,常使世人涌起一股柔情,为徽州古村落增添了温情的气息。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