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博物馆 浓缩美丽中国
(图片转自岳西网)
北京城西南,永定河畔,鹰山脚下,一座年轻的博物馆,浓缩展示着博大精深的三千年中国园林文化。这就是我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
园博馆2013年5月18日开馆运行,基址原为上世纪70年代首钢炼钢废弃炉渣填埋区。博物馆总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950平方米,从北山洼引出水源,聚于场地南端,营造传统山水园林骨架,主体建筑与室外环境和谐相融,移景入画,浑然一体。
汇聚古今园林经典
园林与博物馆浑然天成
中华传统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博馆通过六大常设展览,着重呈现中国园林精湛的造园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将中国古代园林、近现代园林成就和园林未来发展汇于一堂,并辅之以国外园林艺术介绍。
中国古代园林展厅,系统展示中国园林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近现代园林厅分为中国近代园林和中国现代园林两个部分,介绍中国近现代园林演变历程。中国造园技艺厅,通过叠山、理水、花木配置、园林建筑等一组大型场景系统,尽显“师法自然,巧夺天工”的中国园林造园技法。
园博馆最大的特色是,园林与博物馆融为一体。室内按原比例再现苏州、岭南、扬州三座有代表性的南方私家宅院庭园,室外因地制宜建成三组北方山水园林——北方水景园林塔影别苑、北方平地私家园林半亩轩榭和北方山地园林染霞山房。
畅园余荫山房片石山房
原比例再现南方庭院神韵
畅园位于苏州庙堂巷,是苏州小型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清代宅园的典范。园博馆内的畅园为整体复建,包含了桐华书屋、憩间、留云山房、涤我尘襟等景致,周边以山石花木为主题,四周高低变化的白墙为背景。
面积不大,一亩有余,但布局巧妙,以水池为中心,周围绕以厅堂、船厅、亭、廊,采用封闭式布局和环形路线,景致丰富而多层次。身处畅园,感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体会苏州园林的“古、秀、精、雅”。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因此,苏州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余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园博馆内复建其精华部分,主要包括深柳堂、临池别馆、浣红跨绿桥桥廊等景致,真实还原体现了岭南园林以水居中、环水建园的造园主旨特色。古香古色的浣红跨绿桥廊把园林分成大小两部分空间,各自以一大一小两水池作为中心景观。浓郁的岭南地域特色在屋顶、墙壁、花池等处的灰塑技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扬州片石山房位于扬州城南花园巷,相传为明末画家石涛和尚叠石而成。“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扬州无崇山峻岭,扬州人对“山”的向往却世代传承,故园林中常采用平地叠石的方法,摹拟山岳。园博馆内复建的片石山房是目前国内最大、荷载最重的空中庭园,面积1050平方米,整体空间有所缩小,但主要建筑都是按照原物复制而成。园内假山重量达近900千吨,均为太湖石所叠,体现出“皱、漏、瘦、透”之美。
塔影别苑半亩轩榭染霞山房
因地制宜展示北方园林风采
北方水景园林“塔影别苑”,利用博物馆后的鹰山为背景,结合人工营建的水系、建筑、植物等要素构筑一处北方水景园林。利用桥、堤、岸、舫的变化将周围景物融为一体,突出水景造园思想,巧于因借,利用水面将鹰山永定塔引入园中,倒影成趣,景致独具一格。
北方平地园林“半亩轩榭”,为原北京内城弓弦胡同北方私家园林代表“半亩园”的局部复建。半亩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984年已被全部拆除。园中叠石假山被誉为“京城之冠”。复建设计截取园中最具特色的云荫堂庭院,涵盖了丰富多变的园林建筑形式。园内建筑照原貌漆以“香”色(栗子皮色),景区面积约1200平方米,是北方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北方山地园林“染霞山房”,位于园林博物馆的最北边,东、南、北均为依鹰山东麓坡地而建,西为缓坡平地,是园博馆的制高点。染霞山房运用多种的传统山地造园技巧和思想,结合鹰山东坡地形、地貌和植物情况,展现了北方山地园林的旷奥之美。园中建筑朱漆彩画,这里每一组建筑都各有来历,每一座均取自著名园林中的经典部分,如承德避暑山庄的山近轩、秀起堂,颐和园中赅春园等。园内的建筑不施彩绘,保留了木头的本色,给人自然朴素之感。
圆明胜境
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
圆明胜境位于园博馆主馆中央大厅内,由上海雕刻大师阚三喜历时10余年创作,按照盛时的“圆明园”实景,以1∶150的比例制作完成,把全盛时期“圆明园”雄伟壮丽的风貌,一览无遗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整座作品长18米,宽14米,净面积154平方米,雕刻大小各异的山250座,各类建筑近2000座,各式桥梁180座,各种规格、用途的园门30座,船坞9所,各式游船200艘,各式树木1万棵,各类人物3000个。在所有建筑中有近10万扇门窗,均采用榫卯连接,开合自如。
由久远的历史深处来到今天,新生的中国园林博物馆,展示了传统中国的理想家园,更为走向生态文明的现代中国,树立起园林、建筑、城市如何规划、建设的一道标杆。来到这里的参观者,收获的不只是过去,还有未来。